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LUCC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LUCC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LUCC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4 土壤侵蚀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3页 |
2.1 区域位置与范围 | 第20页 |
2.2 地形与地貌 | 第20-21页 |
2.3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2.4 植被和土壤特征 | 第21-22页 |
2.5 水系状况 | 第22页 |
2.6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3-28页 |
3.1 数据源 | 第23-24页 |
3.1.1 遥感影像数据 | 第23-24页 |
3.1.2 气象数据 | 第24页 |
3.1.3 其他数据及技术软件 | 第24页 |
3.2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24-26页 |
3.2.1 大气校正与几何精校正 | 第24-25页 |
3.2.2 影像拼接与掩膜 | 第25页 |
3.2.3 波段组合 | 第25-26页 |
3.3 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 | 第26-28页 |
3.3.1 遥感影像的判别 | 第26-27页 |
3.3.2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特征与空间格局分析 | 第28-44页 |
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 | 第28-35页 |
4.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 | 第28-33页 |
4.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 第33-35页 |
4.2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 第35-41页 |
4.2.1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 | 第35-37页 |
4.2.2 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 | 第37-39页 |
4.2.3 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 | 第39-41页 |
4.3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模拟 | 第41-44页 |
4.3.1 马尔科夫模型原理 | 第41-42页 |
4.3.2 马尔科夫模型初始状态的设定与转移概率矩阵的建立 | 第42-43页 |
4.3.3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 第44-61页 |
5.1 土壤侵蚀模型 | 第44页 |
5.2 RUSLE土壤侵蚀模型各因子的确定 | 第44-55页 |
5.2.1 降雨侵蚀力因子R | 第44-47页 |
5.2.2 土壤可蚀性因子K | 第47-49页 |
5.2.3 坡度坡长因子LS | 第49-52页 |
5.2.4 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C | 第52-54页 |
5.2.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 第54-5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5.3.1 精度验证 | 第55页 |
5.3.2 土壤侵蚀强度的时间变化 | 第55-58页 |
5.3.3 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动态变化 | 第58-59页 |
5.3.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