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1 大事件时代的来临 | 第9页 |
1.1.2 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巨大效应 | 第9页 |
1.1.3 世园会的会后利用问题凸显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园林园艺展会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2 本研究范围 | 第18页 |
2.1.3 会后利用 | 第18页 |
2.2 世园会发展研究 | 第18-22页 |
2.2.1 世园会发展概述 | 第18页 |
2.2.2 世园会申办 | 第18页 |
2.2.3 世园会分级 | 第18-19页 |
2.2.4 世园会管理 | 第19页 |
2.2.5 世园会展示内容 | 第19-20页 |
2.2.6 世园会特性 | 第20-21页 |
2.2.7 世园会功能和作用 | 第21-22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3.1 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3.3 景观都市主义 | 第23-24页 |
2.3.4 新城市主义 | 第24-25页 |
3 历届中国世园会及国外经典案例会后利用分析 | 第25-44页 |
3.1 历届中国世园会案例会后利用分析 | 第25-38页 |
3.1.1 1999年昆明世园会 | 第25-27页 |
3.1.2 2006年沈阳世园会 | 第27-30页 |
3.1.3 2011年西安世园会 | 第30-33页 |
3.1.4 2014年青岛世园会 | 第33-36页 |
3.1.5 中国世园会小结 | 第36-38页 |
3.2 国外世园会及相关案例分析 | 第38-42页 |
3.2.1 荷兰世园会 | 第38-40页 |
3.2.2 德国世园会 | 第40-41页 |
3.2.3 英国世园会 | 第41-42页 |
3.3 国内外世园会案例的启示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中国世园会的会后利用问题和利用模式分析 | 第44-50页 |
4.1 我国世园会会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4-46页 |
4.1.1 会后维护成本较高,难以持续运营 | 第44页 |
4.1.2 会后场地使用率较低 | 第44-45页 |
4.1.3 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问题 | 第45页 |
4.1.4 缺乏可持续规划 | 第45-46页 |
4.1.5 缺乏由博览会向公园转型的思考 | 第46页 |
4.2 世园会的会后利用模式分析 | 第46-49页 |
4.2.1 一般模式 | 第46-48页 |
4.2.2 其他模式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基于会后可持续利用的选址和利用模式的规划建议 | 第50-63页 |
5.1 世园会的会后变量分析 | 第50-52页 |
5.1.1 游客市场分析 | 第50-51页 |
5.1.2 济状况分析 | 第51-52页 |
5.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后利用原则 | 第52-54页 |
5.2.1 会后的改造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第52-53页 |
5.2.2 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总体规划 | 第53页 |
5.2.3 场地和展园弹性功能,灵活应用 | 第53页 |
5.2.4 节约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改造成本 | 第53页 |
5.2.5 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 | 第53页 |
5.2.6 展现地方文化和世园会主题 | 第53-54页 |
5.3 基于会后可持续利用的前期选址分析 | 第54-56页 |
5.3.1 世园会规划定位 | 第54页 |
5.3.2 申请时间对选址的影响 | 第54页 |
5.3.3 选址符合总体规划 | 第54页 |
5.3.4 区域经济情况 | 第54-55页 |
5.3.5 与城市建成区距离 | 第55页 |
5.3.6 场地生态条件 | 第55页 |
5.3.7 造价成本 | 第55页 |
5.3.8 评价体系 | 第55-56页 |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会后利用模式的规划策略和优化建议 | 第56-59页 |
5.4.1 公园绿地型的规划策略和优化建议 | 第56-57页 |
5.4.2 旅游产业型的规划策略和优化建议 | 第57-58页 |
5.4.3 二次开发型的规划策略和优化建议 | 第58-59页 |
5.4.4 “混合功能型”会后利用模式的趋势 | 第59页 |
5.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后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 | 第59-62页 |
5.5.1 管理运营 | 第60页 |
5.5.2 营销策略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2019北京世园会的会后利用规划的分析评价 | 第63-69页 |
6.1 2019北京世园会的基本情况 | 第63-66页 |
6.1.1 概述与组织机构 | 第63页 |
6.1.2 选址及用地规模 | 第63-64页 |
6.1.3 规划布局 | 第64-65页 |
6.1.4 特色和亮点 | 第65-66页 |
6.2 选址和会后利用规划的分析评价 | 第66-68页 |
6.2.1 选址的分析评价 | 第66页 |
6.2.2 会后利用规划的分析评价 | 第66-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