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oS度量的Web服务组合及容错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5-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2页 |
1.3.1 基于QoS度量的Web服务组合 | 第19-24页 |
1.3.2 Web服务组合容错 | 第24-31页 |
1.3.3 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2-34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4-37页 |
2 基于QoS等级划分的受信任Web服务组合方法 | 第37-5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受信任服务组合方法概述 | 第38-39页 |
2.3 Web服务的QoS管理 | 第39-45页 |
2.3.1 Web服务的QoS等级划分 | 第40-43页 |
2.3.2 受信任的Web服务识别 | 第43-45页 |
2.4 基于QoS等级划分的服务组合模型 | 第45-47页 |
2.4.1 问题描述 | 第45-46页 |
2.4.2 组合模型 | 第46-47页 |
2.5 基于QoS等级划分的服务组合算法 | 第47-49页 |
2.5.1 算法描述 | 第47页 |
2.5.2 算法流程 | 第47-49页 |
2.6 仿真实验 | 第49-54页 |
2.6.1 组合方法中QoS管理的有效性评估 | 第50-52页 |
2.6.2 等级划分组合方法的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2.6.3 组合方法中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3 基于QoS度量的快速抽样服务组合算法 | 第57-71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概念与定义 | 第58-59页 |
3.2.1 Web服务 | 第58-59页 |
3.2.2 Web服务抽样 | 第59页 |
3.3 FAQS快速抽样组合算法 | 第59-63页 |
3.3.1 QoS标准化 | 第60页 |
3.3.2 Web服务的随机抽样 | 第60-62页 |
3.3.3 Web服务频率的计算 | 第62页 |
3.3.4 基于样本服务的服务组合模型 | 第62-63页 |
3.3.5 Web服务组合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 第63页 |
3.3.6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3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63-70页 |
3.4.1 性能表现 | 第64-66页 |
3.4.2 性能比较 | 第66-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4 失效Web服务的替换策略制定与优化研究 | 第71-93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方法概述 | 第72-75页 |
4.2.1 故障类型与容错策略 | 第72-73页 |
4.2.2 决策与优化过程概述 | 第73页 |
4.2.3 预处理 | 第73-75页 |
4.3 决策模型 | 第75-78页 |
4.3.1 决策问题定义 | 第75页 |
4.3.2 决策参数选取 | 第75-76页 |
4.3.3 决策矩阵构建 | 第76-77页 |
4.3.4 决策模型设计 | 第77-78页 |
4.4 策略优化模型 | 第78-82页 |
4.4.1 优化问题定义 | 第78-79页 |
4.4.2 优化模型建立 | 第79-81页 |
4.4.3 求解算法设计 | 第81-82页 |
4.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82页 |
4.5 实验分析 | 第82-90页 |
4.5.1 实验配置 | 第82-83页 |
4.5.2 性能比较 | 第83-85页 |
4.5.3 策略优化模型对性能的影响 | 第85页 |
4.5.4 顶点过滤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 第85-87页 |
4.5.5 TopK算法对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4.5.6 主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4.5.7 可靠性分析 | 第89-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5 组合Web服务应用的故障检测与恢复研究 | 第93-113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错误分析与恢复机制选取 | 第94-96页 |
5.2.1 崩溃型错误分析 | 第94-95页 |
5.2.2 容错机制选取 | 第95页 |
5.2.3 环形错误检测与恢复机制概述 | 第95-96页 |
5.3 环形心跳检测机制 | 第96-99页 |
5.3.1 环形心跳检测原理 | 第96-98页 |
5.3.2 环形心跳检测优势 | 第98页 |
5.3.3 环形心跳检测算法 | 第98-99页 |
5.4 轻量级恢复机制 | 第99-104页 |
5.4.1 轻量级恢复机制原理 | 第100-101页 |
5.4.2 数据备份与恢复时序 | 第101-102页 |
5.4.3 数据恢复算法 | 第102-104页 |
5.5 实验分析 | 第104-111页 |
5.5.1 实验场景 | 第105-107页 |
5.5.2 评估参数 | 第107页 |
5.5.3 性能分析 | 第107-11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3-11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作者简历 | 第12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