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0-19页
    (一)研究缘由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7页
        1.国内文献综述第11-15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三)研究意义第17-19页
        1.理论意义第17页
        2.实践意义第17-19页
一、公共参与及公共参与素养概述第19-26页
    (一)何谓公共参与第19-24页
        1.公共参与的理论源流第19-23页
        2.公共参与的基本意蕴第23-24页
    (二)何谓公共参与素养第24-26页
        1.素养界说第24-25页
        2.公共参与素养的涵义第25-26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优势与内容第26-32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主要优势第26-28页
        1.鲜明的社会性第26页
        2.内容的生活性第26-27页
        3.知识领域的综合性第27-28页
        4.更大程度的开放性第28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第28-32页
        1.公共参与知识第28-29页
        2.公共参与意识第29-30页
        3.公共参与德性第30页
        4.公共参与能力第30-32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和动力机制第32-39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第32-36页
        1.参与体验: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实现途径第32-33页
        2.参与认知: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中介环节第33-35页
        3.参与行为: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第35-36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动力机制第36-39页
        1.内在需要: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直接推动第36-37页
        2.自我效能: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调控机制第37-39页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困境及建议第39-62页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现状第39-42页
        1.公共参与知识:总体认知明晰,具体知识缺乏第39-40页
        2.公共参与意识:意识初步形成,参与意识与搭便车心理博弈第40页
        3.公共参与德性:认同参与价值,公共美德与私人利益互杂第40-41页
        4.公共参与行为:政治参与不足,社会参与缺失第41-42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困境第42-48页
        1.教师公共参与素养欠缺第42-43页
        2.课程教学应试化趋向严重第43-45页
        3.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第45-47页
        4.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阙如第47-48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建议第48-62页
        1.变革课程教学理念以支撑公共参与素养的生成第48-50页
        2.优化学科课程教学以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势第50-55页
        3.谋求参与校园日常生活以构建公共参与的体验场域第55-58页
        4.加强活动型学科课程与公共领域的互动以促成公共参与行动第58-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诗心之汇通--以华兹华斯“心灵诗学”与叶嘉莹“兴发感动”为切入点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