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课题解析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1 社会背景:社交网络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1.2.2 技术背景:兴趣图谱聚合方式逐步影响社交网络结构 | 第10-11页 |
1.2.3 设计背景:体验设计及O2O模式在兴趣社交领域的研究价值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用户兴趣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3.2 社交网络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3 兴趣图谱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3.4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1.6.1 创新点 | 第17页 |
1.6.2 难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用户兴趣图谱及社交网络的相关概念 | 第19-42页 |
2.1 兴趣概述 | 第19-24页 |
2.1.1 兴趣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兴趣的分类 | 第20-22页 |
2.1.3 兴趣模型研究 | 第22-24页 |
2.2 社交网络概述 | 第24-31页 |
2.2.1 社交网络定义与社交产品界定 | 第24页 |
2.2.2 社交网络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3 社交网络特征 | 第27-28页 |
2.2.4 社交网络构成与发展 | 第28-31页 |
2.3 兴趣图谱的概念及相关发展 | 第31-40页 |
2.3.1 兴趣图谱的相关概念 | 第31-34页 |
2.3.2 兴趣图谱的相关应用 | 第34-37页 |
2.3.3 兴趣图谱的现存挑战及对策 | 第37-38页 |
2.3.4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2.4 设计介入兴趣社交网络的可能性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42-78页 |
3.1 用户兴趣发展阶段理论概述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1页 |
3.1.1 情境兴趣激发理论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3.1.2 情境兴趣维持理论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3.1.3 个体兴趣形成及发展理论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3.1.4 用户兴趣发展影响因素总结 | 第50-51页 |
3.2 社交产品的用户行为理论基础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72页 |
3.2.1 用户采纳行为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3.2.2 用户信息行为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1页 |
3.2.3 用户社交行为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4页 |
3.2.4 用户娱乐行为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7页 |
3.2.5 用户可持续使用行为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0页 |
3.2.6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总结 | 第70-72页 |
3.3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72-78页 |
3.3.1 模型构建方法 | 第72页 |
3.3.2 分阶段PPSE模型构建 | 第72-78页 |
第四章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PSE模型生成 | 第78-104页 |
4.1 PPSE模型验证策略 | 第78-80页 |
4.1.1 目标用户定位 | 第78-79页 |
4.1.2 验证方向 | 第79页 |
4.1.3 验证方法 | 第79-80页 |
4.2 定量验证 | 第80-95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80页 |
4.2.2 问卷调研实施 | 第80页 |
4.2.3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 第80-92页 |
4.2.4 基于问卷调研的PPSE模型修正——PSE模型生成 | 第92-95页 |
4.3 定性验证 | 第95-102页 |
4.3.1 访谈前准备 | 第95-96页 |
4.3.2 典型用户情境访谈 | 第96-100页 |
4.3.3 典型用户情境故事整理 | 第100-101页 |
4.3.4 基于深度访谈的PSE模型修正 | 第101-102页 |
4.4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PSE模型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设计策略与实践 | 第104-139页 |
5.1 用户尝试使用阶段的设计策略 | 第104-112页 |
5.1.1 基于主观规范与用户认同的产品定位传达 | 第104-108页 |
5.1.2 强针对性的产品功能架构搭建 | 第108-110页 |
5.1.3 轻松有趣的产品使用感受打造 | 第110-112页 |
5.2 用户有意识使用阶段的设计策略 | 第112-121页 |
5.2.1 内容呈现的吸引性与适度性平衡 | 第112-115页 |
5.2.2 用户参与程度的强化机制 | 第115-120页 |
5.2.3 增值服务的多元化与深度化 | 第120-121页 |
5.3 用户可持续使用阶段的设计策略 | 第121-123页 |
5.3.1 用户期望价值指导下的产品迭代 | 第121-122页 |
5.3.2 产品与用户共呼吸——归属感营造 | 第122-123页 |
5.4 现有兴趣社交产品优化设计实践 | 第123-139页 |
5.4.1 设计实践的案例选择——“手工客”APP | 第123-124页 |
5.4.2 优化设计前期准备 | 第124-130页 |
5.4.3“手工客”APP优化方案 | 第130-139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主要结论 | 第139-140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0页 |
展望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6页 |
附录I: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实践活动 | 第146-147页 |
附录II: 兴趣社交产品的用户行为研究调研问卷 | 第147-150页 |
附录III: 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设计策略与PSE模型的对应关系 | 第150-152页 |
附录IV: 论文中图片及表格来源索引 | 第152-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