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稻米淀粉的结构与组成 | 第11-13页 |
1.2 参与淀粉合成的关键酶类 | 第13-17页 |
1.2.1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第13-14页 |
1.2.2 淀粉合成酶 | 第14-15页 |
1.2.3 淀粉分支酶 | 第15-16页 |
1.2.4 淀粉脱分支酶 | 第16-17页 |
1.3 植物淀粉分支酶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1 SBE的分类及序列差异 | 第17-19页 |
1.3.2 不同作物中SBE基因表达特点 | 第19-21页 |
1.3.3 水稻SBE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23-24页 |
2.1.2 生化试剂 | 第24页 |
2.1.3 PCR引物 | 第24-25页 |
2.2 转基因水稻叶片潮霉素抗性鉴定 | 第25页 |
2.3 总DNA的提取与PCR检测 | 第25-26页 |
2.4 总RNA的提取与Real-time RT-PCR分析 | 第26-27页 |
2.4.1 发育籽粒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6-27页 |
2.4.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7页 |
2.4.3 Real-time RT-PCR分析 | 第27页 |
2.5 稻米外观性状的考查 | 第27页 |
2.6 稻米理化品质的测定 | 第27-30页 |
2.6.1 样品准备和前处理 | 第27-28页 |
2.6.2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28页 |
2.6.3 淀粉粘滞性谱(RVA)测定 | 第28-29页 |
2.6.4 淀粉热力学特性分析 | 第29页 |
2.6.5 抗性淀粉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7 稻米淀粉粒结构观察与分析 | 第30页 |
2.7.1 成熟籽粒横断面扫描电镜观察 | 第30页 |
2.7.2 淀粉粒显微结构观察 | 第30页 |
2.8 稻米淀粉精细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2.8.1 淀粉的提取 | 第30-31页 |
2.8.2 淀粉链长分布分析 | 第31-32页 |
2.9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2页 |
3.1 纯合转基因系的筛选 | 第32-33页 |
3.2 不同构建转基因系中SBE基因的表达 | 第33-35页 |
3.3 不同构建转基因系中SBE的酶活分析 | 第35-36页 |
3.4 不同构建转基因系稻米外观品质的比较 | 第36-40页 |
3.4.1 成熟稻米外观和粒重的比较 | 第36-38页 |
3.4.2 灌浆过程中转基因系和亲本发育籽粒的比较 | 第38-40页 |
3.5 不同转基因稻米理化品质的比较 | 第40-45页 |
3.5.1 表观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 第40-41页 |
3.5.2 稻米淀粉粘滞性分析 | 第41-44页 |
3.5.3 不同构建转基因稻米淀粉热力学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3.6 导入不同转基因结构对稻米淀粉粒形态的影响 | 第45-48页 |
3.6.1 稻米胚乳横断面显微结构的比较 | 第45-46页 |
3.6.2 稻米淀粉粒的形态观察 | 第46-48页 |
3.7 导入不同转基因结构对稻米淀粉精细结构的影响 | 第48-5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7页 |
4.1 研究小结 | 第52-53页 |
4.2 讨论 | 第53-55页 |
4.2.1 水稻各淀粉分支酶基因的作用 | 第53-54页 |
4.2.2 其它作物淀粉分支酶同工型的功能差异 | 第54-55页 |
4.3 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应用前景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