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僧与文士交游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大历诗僧与文士交游的背景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士僧交游的传统 | 第12-15页 |
一、两晋至唐初的士僧交游 | 第12-14页 |
二、大历士僧的历史情结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 | 第15-20页 |
一、政治利用与寺院经济 | 第16-17页 |
二、南宗禅崛起与释子世俗化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大历诗僧与文士交游的风貌 | 第20-31页 |
第一节 主要诗僧的生平及交游 | 第20-24页 |
一、灵一 | 第20-21页 |
二、护国、清江、法振 | 第21-22页 |
三、皎然 | 第22-23页 |
四、灵澈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士僧交游的基本形态 | 第24-31页 |
一、以诗传情 | 第24-26页 |
二、以诗探理 | 第26-28页 |
三、以诗论诗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大历诗僧与文士交游的特征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地域特征 | 第31-34页 |
一、士僧交游地域分布 | 第31-32页 |
二、士僧交游地域探因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心理特征 | 第34-40页 |
一、诗僧的矛盾心理 | 第34-36页 |
二、文士的典型心理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大历诗僧与文士诗歌的相互融摄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僧诗的文士化倾向 | 第40-45页 |
一、齐梁风格的接受 | 第40-42页 |
二、文士情怀的显现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文士诗的佛教气息 | 第45-50页 |
一、标志性的意象 | 第45-47页 |
二、诗禅遇合之境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