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内涵和特征 | 第23-32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内涵 | 第23-28页 |
1. 身教的内涵 | 第23页 |
2. 与言教的区别和联系 | 第23-26页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内涵 | 第26-28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特征 | 第28-32页 |
1. 实践性 | 第28-29页 |
2. 示范性 | 第29-30页 |
3. 导向性 | 第30页 |
4. 渗透性 | 第30-32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必要性 | 第32-4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身教理论的应有之义 | 第32-35页 |
1. 关于身教的重要性 | 第32-34页 |
2. 关于身教的方法 | 第34-35页 |
(二) 我国古代和西方身教思想的合理借鉴 | 第35-38页 |
1. 我国古代的身教思想 | 第35-36页 |
2. 西方的身教思想 | 第36-38页 |
(三) 我党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实践的经验总结 | 第38-41页 |
1. 我党身教实践的经验总结 | 第38-40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实践的经验总结 | 第40-41页 |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1-50页 |
(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1. 重言教轻身教 | 第42-43页 |
2. 言教与身教不一致 | 第43-44页 |
3. 身教失当 | 第44页 |
(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问题的成因 | 第44-50页 |
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发生着现实影响 | 第44-46页 |
2. 现有的身教技能培养存在欠缺 | 第46-47页 |
3. 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存在短板 | 第47-48页 |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欠缺 | 第48-50页 |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路径 | 第50-63页 |
(一) 修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前提 | 第50-53页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欲正人必先正己” | 第50-51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找准角色定位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 第51-53页 |
(二) 身入与心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基础 | 第53-56页 |
1. 身入,取信于人 | 第53-54页 |
2. 心入,以情感人 | 第54-55页 |
3. 身入与心入的常态化 | 第55-56页 |
(三) 学生的身体参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关键 | 第56-58页 |
1. 身体是学生理解力的一般工具 | 第56-57页 |
2. 广大学生要进行角色转换 | 第57-58页 |
(四) 遵循身教的心理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依托 | 第58-60页 |
1. 模仿是学生习得新本领的基础 | 第58-59页 |
2. 暗示是身教的重要表现形式 | 第59-60页 |
(五) 身教与言教相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教的保障 | 第60-63页 |
1. 身教与言教相辅相成 | 第60-61页 |
2. 身教与言教有机融合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一 | 第68-69页 |
附录二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