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设计论文--交通用地下建筑论文

地铁站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1 老龄化社会背景第16-17页
        1.1.2 我国地铁发展背景第17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7-18页
        1.2.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2 研究目的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8-20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20-22页
    1.4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第22-25页
        1.4.1 研究路径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25-36页
    2.1 老年人行为心理研究第25-29页
        2.1.1 老年人生理特征第25-26页
        2.1.2 老年人心理特征第26-27页
        2.1.3 老年人需求研究第27-28页
        2.1.4 老年人行为特征第28-29页
    2.2 地铁站设计研究第29-35页
        2.2.1 地铁站定义第29页
        2.2.2 地铁站设计分析第29-32页
        2.2.3 国外地铁站设计实例第32-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地铁站公共空间适老性调研与评价第36-47页
    3.1 我国地铁站现状概述第36页
    3.2 调研情况简介第36-38页
    3.3 调查问卷结果第38-42页
        3.3.1 地铁站公共空间总体评价结果第39-40页
        3.3.2 垂直交通评价结果第40页
        3.3.3 水平行走评价结果第40-41页
        3.3.4 换乘系统评价结果第41页
        3.3.5 辅助设施评价结果第41页
        3.3.6 导向系统评价结果第41-42页
        3.3.7 车站设计加强建议第42页
    3.4 实地调研结果第42-46页
        3.4.1 虹桥路站第42-43页
        3.4.2 中山公园站第43页
        3.4.3 金沙江路站第43-44页
        3.4.4 江苏路站第44页
        3.4.5 宜山路站第44页
        3.4.6 各站实地调研情况总结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地铁站适老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47-63页
    4.1 地铁站老年人使用问题分析第47-56页
        4.1.1 安全性问题第47-49页
        4.1.2 便利性问题第49-51页
        4.1.3 可达性问题第51-53页
        4.1.4 换乘中问题第53-55页
        4.1.5 导向性问题第55-56页
    4.2 地铁站适老性设计原则第56-57页
        4.2.1 功能为先原则第56-57页
        4.2.2 重要性优先原则第57页
        4.2.3 综合原则第57页
    4.3 对现有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法第57-62页
        4.3.1 改善安全性问题第57-58页
        4.3.2 增强使用便利性第58-60页
        4.3.3 提高可达性和导向性第60-61页
        4.3.4 解决换乘问题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工程实践部分第63-71页
    5.1 项目概况第63-64页
    5.2 中山公园适老性设计问题第64-65页
    5.3 更新策略第65-66页
    5.4 改造效果第66-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3页
    6.1 各章小结第71页
    6.2 主要结论第71-7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一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友好型产品人机形态研究
下一篇:斯大林民族关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