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数据来源 | 第9页 |
1.4 研究路线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0-11页 |
1.5.3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1-13页 |
1.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南方稻区 | 第13页 |
2.1.2 季节性干旱 | 第13页 |
2.1.3 干旱适应行为 | 第13-14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3.1 脆弱性理论 | 第19页 |
2.3.2 农户行为理论 | 第19-21页 |
2.3.3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1页 |
2.3.4 理论借鉴 | 第21-23页 |
3 农户季节性干旱适应措施需求优先序分析 | 第23-28页 |
3.1 工程类措施的选择优先序分析 | 第23-25页 |
3.2 非工程类措施的选择优先序分析 | 第25-27页 |
3.3 本章简要结论 | 第27-28页 |
4 农户季节性干旱适应措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9页 |
4.1 变量定义及样本统计分析 | 第28页 |
4.2 工程类措施需求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4.3 非工程类措施需求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4.4 模型选择 | 第33页 |
4.5 工程类措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6 非工程类措施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4.7 本章简要结论 | 第37-39页 |
5 政策建议及全文总结 | 第39-42页 |
5.1 政策建议 | 第39-40页 |
5.1.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季节性干旱适应能力 | 第39页 |
5.1.2 完善非工程类措施,实现农户应对措施多样化 | 第39页 |
5.1.3 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第39-40页 |
5.1.4 丰富农户社交渠道,拓宽农民社交网络 | 第40页 |
5.1.5 支持和规范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强农户抵抗干旱能力 | 第40页 |
5.2 全文总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