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1.1 前言 | 第9-12页 |
| 1.2 稳定性概念概述 | 第12-18页 |
| 1.2.1 失稳的类别 | 第12-16页 |
| 1.2.2 屈曲模式 | 第16-18页 |
| 1.3 工字形钢梁整体稳定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1页 |
| 1.4 本文研究目的以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双悬臂梁桥弯扭屈曲的有限元分析 | 第23-33页 |
| 2.1 概述 | 第23页 |
| 2.2 屈曲分析类型 | 第23-24页 |
| 2.3 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过程 | 第24-31页 |
| 2.3.1 选取单元 | 第24-25页 |
| 2.3.2 定义材料特性 | 第25页 |
| 2.3.3 建立几何模型 | 第25-26页 |
| 2.3.4 施加支座约束和荷载以及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 2.3.5 屈曲分析 | 第28-29页 |
| 2.3.6 有限元模型校核 | 第29-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基于能量法的双悬臂梁桥稳定承载力分析 | 第33-47页 |
| 3.1 整体稳定分析的经典方法 | 第33页 |
| 3.2 基于能量法推导的双悬臂梁桥近似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 第33-35页 |
| 3.2.1 弹性屈曲分析基本假定 | 第33-34页 |
| 3.2.2 能量守恒原理 | 第34页 |
| 3.2.3 势能驻值原理 | 第34-35页 |
| 3.3 弹性临界弯矩理论公式推导 | 第35-46页 |
| 3.3.1 基于能量法推导双悬臂梁桥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第37-40页 |
| 3.3.2 基于能量法推导单悬臂梁桥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第40-42页 |
| 3.3.3 理论推导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第42-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双悬臂梁桥稳定承载力参数影响研究 | 第47-56页 |
| 4.1 绪言 | 第47页 |
| 4.2 参数选取 | 第47页 |
| 4.3 双悬臂梁稳定承载力参数分析 | 第47-54页 |
| 4.3.1 扭转刚度系数的影响 | 第48页 |
| 4.3.2 简支跨跨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3.3 荷载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 4.3.4 截面高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3.5 悬伸长度比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的设计建议公式 | 第56-69页 |
| 5.1 概述 | 第56页 |
| 5.2 回归分析基本原理 | 第56-59页 |
| 5.3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 第59-66页 |
| 5.3.1 均布荷载作用 | 第60-63页 |
| 5.3.2 集中荷载作用 | 第63-66页 |
| 5.4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与简支梁整体稳定系数的关系 | 第66-6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