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宋代两浙路进士时空分布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18页
    (一) 选题缘起与学术史回顾第12-16页
        1. 选题缘起第12页
        2. 学术史回顾第12-16页
    (二) 研究方法及意义第16-18页
        1. 研究方法第16页
        2. 选题意义第16-17页
        3.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7-18页
一、宋代两浙路科举的发展第18-38页
    (一)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第18-21页
        1. 扩大取士规模与解额制的施行第18-19页
        2. 完善考试制度,确保公平公正第19-21页
        3. 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的改革第21页
    (二) 宋代两浙路科举发展的表现第21-25页
        1. 宋代两浙进士数量持续增长第22-23页
        2. 宋代两浙进士分布地域不断扩展第23-25页
    (三) 宋代两浙路科举持续发展的原因第25-38页
        1. 重文抑武,博求俊义第25-30页
        2. 财赋重地,膏腴千里第30-32页
        3. 崇文兴学,群贤授业第32-36页
        4. 决科起家,相携互助第36-38页
二、宋代两浙路进士的时间分布及其特点第38-49页
    (一) 宋代两浙路进士的时间分布第38-42页
        1. 北宋两浙路进士时间分布第38-41页
        2. 南宋两浙路进士时间分布第41-42页
    (二) 宋代两浙路进士的时间分布特点第42-49页
        1. 延续性第42-44页
        2. 增长性第44-49页
三、宋代两浙路进士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第49-60页
    (一) 宋代两浙路进士的空间分布第49-52页
        1. 宋代浙西进士的空间分布第49-51页
        2. 宋代浙东进士的空间分布第51-52页
    (二) 宋代两浙路进士的空间分布特点第52-60页
        1. 宋代两浙进士分布的地域不平衡性第53-57页
        2. 宋代两浙进士分布中心地区的异动性第57-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权性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公司投资效率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