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以桂林市食品安全监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食品安全是一项民心民生工程第9-10页
        1.2.2 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10页
    1.3 研究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外食品安全研究状况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2页
    1.4 理论工具第12-14页
        1.4.1 公共物品理论第13页
        1.4.2 政府职能理论第13-14页
        1.4.3 两个理论指导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经验介绍第16-22页
    2.1 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1 食品的概念第16页
        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第16页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第16页
        2.1.4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概念第16-17页
    2.2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第17-20页
        2.2.1 卫生部门牵头监管阶段第17-18页
        2.2.2 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阶段第18-19页
        2.2.3 强化综合协调阶段第19-20页
    2.3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简介第20-22页
        2.3.1 协调监管体制第20页
        2.3.2 分散监管体制第20-21页
        2.3.3 集中监管体制第21-22页
第三章 桂林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分析第22-30页
    3.1 桂林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总体状况第22-23页
        3.1.1 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安办综合协调的监管体制第22页
        3.1.2 现行监管体制所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第22-23页
    3.2 桂林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3-30页
        3.2.1 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第23-24页
        3.2.2 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第24-28页
        3.2.3 行业监督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第28-3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第30-42页
    4.1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第30-32页
        4.1.1 明确法律法规赋予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第30-31页
        4.1.2 填补法律法规空白地带第31-32页
    4.2 完善行政监管体系第32-40页
        4.2.1 完善综合监管制度的建设第32-33页
        4.2.2 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第33页
        4.2.3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第33-38页
        4.2.4 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理念第38-40页
    4.3 建设行业监督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第40-42页
        4.3.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桥梁作用第40页
        4.3.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地方主体身份认同研究--以东兴—芒街为例
下一篇:旅游对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社会资本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