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政府推进能源计量有效执行的研究--以广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1.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有助于政府能耗政策和调控措施的制定 | 第10页 |
1.2.2 有助于用能单位改善节能减排效果 | 第10-11页 |
1.2.3 有助于用能单位的能效水平考核 | 第11页 |
1.2.4 有助于有效加强计量检测工作力度 | 第11页 |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基本框架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能源计量执行的特点和博弈关系 | 第14-22页 |
2.1、能源计量政策与执行概述 | 第14-17页 |
2.1.1 能源计量政策 | 第14-15页 |
2.1.2 能源计量执行的现状 | 第15-16页 |
2.1.3. 能源计量执行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博弈论概述 | 第17-19页 |
2.2.1 认识博弈论 | 第17-18页 |
2.2.2 博弈论分类及对应的均衡 | 第18-19页 |
2.3、能源计量执行中的人性基础 | 第19-21页 |
2.3.1 “人”的假设 | 第19-20页 |
2.3.2 符合能源计量执行的“人”假设 | 第20-21页 |
2.4、博弈论与能源计量执行的关系 | 第21-22页 |
3、能源计量执行过程的博弈分析 | 第22-36页 |
3.1、能源计量执行博弈的形成根源 | 第22-26页 |
3.1.1 政府和政府人员的“利益”问题 | 第22页 |
3.1.2 各部门间利益冲突的形成 | 第22-24页 |
3.1.3 相关利益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3.2、影响能源计量执行博弈的因素 | 第26-29页 |
3.2.1 政策制定因素 | 第26-27页 |
3.2.2 执行主体因素 | 第27-28页 |
3.2.3 执行方式因素 | 第28-29页 |
3.2.4 执行环境因素 | 第29页 |
3.2.5 目标群体因素 | 第29页 |
3.3、能源计量制定环节的博弈 | 第29-30页 |
3.3.1 能源计量政策纵向主体间的博弈 | 第30页 |
3.3.2、能源计量政策横向主体间的博弈 | 第30页 |
3.4、能源计量执行目标群体的博弈 | 第30-31页 |
3.5、能源计量监管环节的博弈 | 第31-33页 |
3.6、能源计量评估环节的博弈 | 第33-36页 |
4、能源计量执行博弈分析的对策 | 第36-41页 |
4.1、转变政府人的利益理念 | 第36-37页 |
4.1.1 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 第36页 |
4.1.2 强有力的政治约束力 | 第36-37页 |
4.1.3 转变绩效考核机制 | 第37页 |
4.2、建立各方的博弈均衡 | 第37-39页 |
4.2.1 完善法律体系,消除主客体博弈 | 第37页 |
4.2.2 推动政府部门间博弈重心的转移 | 第37-38页 |
4.2.3 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 第38-39页 |
4.2.4 高级能源计量人才的培养 | 第39页 |
4.3、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 第39-41页 |
4.3.1 推进能源计量体系创新 | 第39页 |
4.3.2 发挥企业领导的作用 | 第39-40页 |
4.3.3 计量器具的生产和创新 | 第40页 |
4.3.4 通畅信息沟通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