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桥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桥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桥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3 中小公路桥梁风险研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中小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风险概述 | 第17-20页 |
2.1.1 风险概念的探讨 | 第17-18页 |
2.1.2 风险的特性 | 第18-19页 |
2.1.3 风险的种类 | 第19页 |
2.1.4 风险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2 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20-24页 |
2.2.1 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定义 | 第20页 |
2.2.2 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分类 | 第20-21页 |
2.2.3 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 第21-24页 |
3 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24-41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24-25页 |
3.3 风险识别的步骤 | 第25-26页 |
3.4 风险识别方法 | 第26-28页 |
3.5 WBS-RBS法在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 第28-41页 |
3.5.1 WBS-RBS实施步骤 | 第28-29页 |
3.5.2 选用WBS-RBS方法的理由 | 第29-30页 |
3.5.3 应用示例 | 第30-41页 |
4 中小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第41-4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风险估计概述 | 第41-43页 |
4.2.1 风险估计概念 | 第41页 |
4.2.2 风险估计方法 | 第41-42页 |
4.2.3 风险估计的程序 | 第42页 |
4.2.4 风险估计的内容 | 第42-43页 |
4.3 风险评价 | 第43-46页 |
4.3.1 风险评价目的 | 第43页 |
4.3.2 风险评价的等级划分 | 第43-44页 |
4.3.3 风险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4.4 风险应对措施 | 第46-49页 |
4.4.1 风险损失 | 第46页 |
4.4.2 风险应对策略 | 第46-49页 |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马元河中桥风险模型 | 第49-53页 |
5.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第49页 |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思想 | 第49页 |
5.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 第49页 |
5.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特点 | 第49页 |
5.1.4 模糊综合评价法目的 | 第49页 |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 第50-52页 |
5.3.1 建立模糊评价对象因素集合 | 第50页 |
5.3.2 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集 | 第50页 |
5.3.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 第50-51页 |
5.3.4 专家评价打分 | 第51页 |
5.3.5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 第51页 |
5.3.6 进行综合评价 | 第51页 |
5.3.7 归一化处理 | 第51-52页 |
5.4 模糊综合法优缺点 | 第52-53页 |
5.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 | 第52页 |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缺点 | 第52-53页 |
6 案例论证 | 第53-59页 |
6.1 引言 | 第53页 |
6.2 模糊分析法风险评价 | 第53-58页 |
6.2.1 一级模糊评判 | 第55-57页 |
6.2.2 二级模糊评判 | 第57-58页 |
6.3 风险应对 | 第58-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7.1 结论 | 第59页 |
7.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