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红色旅游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山东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综述 | 第15页 |
·国内外区域合作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红色旅游的内涵与特性 | 第19-21页 |
·红色旅游的内涵 | 第19-20页 |
·红色旅游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客源市场细分理论 | 第21-22页 |
·区域合作理论 | 第22-23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3-27页 |
·区域增长极理论 | 第23-24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 第27-39页 |
·泰安市徂徕山景区旅游资源概况 | 第27-28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 第28-31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28-29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29-31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的开发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的开发现状 | 第31-32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 第34-39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 第34-36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 第36-37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 第37-38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威胁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徂徕山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 | 第39-45页 |
·客源的人口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客源的地域结构分析 | 第41页 |
·客源市场的行为特点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与发展思路 | 第45-53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45-46页 |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 第45页 |
·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 第45页 |
·突出资源特色 | 第45-46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思路 | 第46-49页 |
·以创新开发为核心构建红色旅游开发的科学体系 | 第46-47页 |
·以体验和保护为两翼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 第47-48页 |
·以三合为手段引导红色旅游的规模发展 | 第48-49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体系设计 | 第49-50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的市场体系 | 第49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的产品体系 | 第49-50页 |
·徂徕山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路 | 第50-53页 |
·加大体验产品的设计 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 | 第50-51页 |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徂徕山景区红色旅游开发建议 | 第53-59页 |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打造徂徕旅游新形象 | 第53页 |
·加大资金的投入 保障红色旅游的发展 | 第53-54页 |
·注重体验营销 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 | 第54-55页 |
·完善管理机制 为红色旅游的开发提供制度保障 | 第55-56页 |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第56-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