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宋欣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特色与临床观察研究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部分 综述第14-32页
    一、宋欣伟教授简介及师承渊源简介第14-18页
        (一) 宋欣伟教授简介第14页
        (二) 师承渊源简介第14-18页
            1. 范仲明第14-15页
            2. 周仲瑛第15-18页
    二、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第18-24页
        (一)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20页
        (二) 中医临床研究第20-22页
            1. 分型论治第20-21页
            2. 分期论治第21页
            3. 单方验方第21-22页
            4. 针灸治疗第22页
        (三) 中医实验研究第22-23页
        (四) 中医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三、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第24-32页
        (一) 流行病学第24页
        (二) 致病因素第24-26页
            1. HLA-B27第24-25页
            2. 微生物研究第25页
            3. TNF-α第25-26页
        (三) 病理学改变第26页
        (四) AS与骨质破坏第26-27页
            1. 参与骨质侵蚀的细胞第26-27页
            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细胞因子对AS的骨质破坏作用第27页
        (五) 药物治疗第27-32页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第27-28页
            2. 改善病情药物(DMARD)第28-29页
            3. 生物制剂第29-30页
            4. 其它治疗第30-32页
第二部分 宋欣伟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学术特色第32-55页
    一、宋欣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探析第32-39页
        (一) 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名的认识第32-33页
            1. 大偻第32页
            2. 肾痹第32-33页
            3. 脊强第33页
            4. 背偻第33页
        (二) 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33-37页
            1. 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第33-35页
            2. 感受外邪,伏于体内第35-36页
            3. 痰瘀胶着,痹阻经络第36-37页
        (三) 谨守病机,灵活辨证第37页
        (四) 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第37-38页
            1. 活动期治疗第37-38页
            2. 稳定期治疗第38页
        (五) 掌握核心病机,治宜复法大方第38-39页
        (六) 活血化瘀治疗始终贯彻始终第39页
    二、临床辨治经验第39-55页
        (一) 辨证论治第39-41页
            1. 湿热痹阻证第40页
            2. 寒湿痹阻证第40页
            3. 肝肾阴虚证第40页
            4. 肾督阳虚证第40页
            5. 瘀血痹阻证第40页
            6. 痰瘀痹阻证第40-41页
        (二) 辨治特色第41-49页
            1. 重用黄芪补气以扶正祛邪第41-42页
            2. 善用藤类药物祛风通络第42-44页
            3. 善用虫类药物化痰散结止痛第44-45页
            4. 治疗关节肿胀,经验独到第45-46页
            5. 药对配伍,协同增效第46-49页
            6. 学贯中西,辨病辩证相结合第49页
        (三) 典型病案探析第49-55页
第三部分 骨痹Ⅰ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第55-80页
    一、研究对象第55-57页
        (一) 病例来源第55页
        (二) 诊断标准第55-56页
            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诊断标准第55页
            2.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痰瘀痹阻证)第55-56页
        (三) 病例选择标准第56页
            1. 病例纳入标准第56页
            2. 病例排除标准第56页
        (四) 病例脱落与处理第56-57页
            1. 脱落的定义第56页
            2. 脱落常见的原因第56-57页
            3. 脱落病例的处理第57页
    二、研究方法第57-61页
        (一) 分组第57页
        (二) 药物来源第57-58页
        (三) 治疗方法第58页
            1. 治疗组第58页
            2. 对照组第58页
            3. 注意事项第58页
        (四) 观察指标第58-60页
            1. 疗效性指标第58-59页
            2. 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第59-60页
        (五) 疗效评价标准第60-61页
            1. 症状、体征指标判定第60页
            2. 实验室指标判定第60页
            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第60页
            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60-61页
        (六) 不良反应观察及评价标准第61页
            1.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第61页
            2. 不良反应的程度分级标准第61页
        (七) 统计分析第61页
    三、结果第61-67页
        (一) 入组完成情况第61页
        (二) 一般资料比较第61-62页
        (三) 疗效观察第62-66页
            1. 疾病临床疗效判定第62-64页
            2. 实验室疗效指标变化比较第64页
            3. 疾病疗效判定第64-65页
            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65-66页
        (四) 安全性评估第66-67页
            1. 不良反应评估第66页
            2. 不良反应分级第66页
            3.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第66-67页
    四、分析与讨论第67-79页
        (一)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第67-70页
            1. AS的流行病学第67页
            2. 致病因素第67-68页
            3. 病理学改变第68页
            4. AS的药物治疗第68-70页
        (二)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第70-72页
            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第70-71页
            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第71-72页
        (三) 骨痹Ⅰ号方组方解析第72-77页
            1. 药物组成第72页
            2. 功效第72页
            3. 组方分析第72-73页
            4. 现代药理研究第73-77页
        (四)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第77-79页
            1. 临床疗效分析第77-78页
            2. 安全性分析第78-79页
        (五)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9页
            1. 病例数问题第79页
            2. 疗程问题第79页
            3. 疗效评价标准问题第79页
            4. 实验研究问题第79页
    五、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附录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众斗殴罪认定中的两个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罗某聚众斗殴案为例
下一篇: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判断机理--以李某某纵火案为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