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及其发展概述 | 第13-22页 |
| 1.1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上位概念 | 第13-14页 |
| 1.1.1 海难救助制度概述 | 第13页 |
| 1.1.2 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概念与范畴 | 第13-14页 |
| 1.2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概述 | 第14-18页 |
| 1.2.1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 1.2.2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内容 | 第15-18页 |
| 1.3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发展概述 | 第18-22页 |
| 1.3.1 NAGASAKI SPIRIT判例的重要补充 | 第18页 |
| 1.3.2 SCOPIC条款的改进和发展 | 第18-20页 |
| 1.3.3 ISU独立海难环境救助报酬提案 | 第20-22页 |
| 第2章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30页 |
| 2.1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的不足 | 第22-25页 |
| 2.1.1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13条在海难环境救助制度方面的不足 | 第22-23页 |
| 2.1.2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14条特别补偿制度的不足 | 第23-25页 |
| 2.2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补偿性模式的不足 | 第25-30页 |
| 2.2.1 补偿性模式引发的争议 | 第25页 |
| 2.2.2 补偿性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 第25-30页 |
| 第3章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 3.1 责任救助理论 | 第30-34页 |
| 3.1.1 责任救助理论概述 | 第30-31页 |
| 3.1.2 责任救助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3页 |
| 3.1.3 责任救助理论的选择性适用分析 | 第33-34页 |
| 3.2 海难环境救助报酬的独立性理论 | 第34-38页 |
| 3.2.1 独立海难环境救助报酬理论概述 | 第34-35页 |
| 3.2.2 环境救助报酬独立于财产救助报酬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38页 |
| 第4章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海难环境救助制度完善方案的构建 | 第38-62页 |
| 4.1 完善方案的构建方向 | 第38-47页 |
| 4.1.1 完善方案的构建权衡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 第38-42页 |
| 4.1.2 完善方案的构建应以SCOPIC条款为鉴 | 第42-47页 |
| 4.2 完善方案的内容构建 | 第47-56页 |
| 4.2.1 完善方案的立法框架构建 | 第47-52页 |
| 4.2.2 完善方案的量化标准拟制 | 第52-56页 |
| 4.3 完善方案的具体建议 | 第56-62页 |
| 4.3.1 完善方案中文建议稿 | 第56-59页 |
| 4.3.2 完善方案英文建议稿 | 第59-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