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 国家政策背景 | 第11页 |
2. 社会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城市管理 | 第17-18页 |
2. 城管 | 第18页 |
3. 城管执法 | 第18-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 城市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3. 善治理论 | 第20-21页 |
(三) 国内对城管执法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1. 城管暴力执法的研究 | 第21页 |
2. 城管与执法对象冲突的研究 | 第21页 |
3. 城管执法合法性方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4. 城管形象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三、合肥市城管的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一) 合肥市城管局的发展历史 | 第23页 |
(二) 合肥市城管的人员组成状况 | 第23-25页 |
四、合肥市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 | 第25-38页 |
(一) 城管执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1. 城管部门顶层设计缺失 | 第25-26页 |
2. 城管部门缺乏监督机制 | 第26-27页 |
3. 城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二) 城管群体在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1. 执法无据 | 第28-29页 |
2. 执法手段粗暴 | 第29页 |
3. 执法对象的复杂性 | 第29-32页 |
4. 执法成本过高 | 第32-33页 |
(三) 执法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1. 城管人员来源复杂且素质不一 | 第33-34页 |
2. 城管人员的社会认同度较低 | 第34-37页 |
3. 城管队伍建设的稳定性较差 | 第37-38页 |
五、提升合肥市城管执法的相关对策建议 | 第38-48页 |
(一) 完善城管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1. 国家立法层面 | 第38页 |
2. 地方立法层面 | 第38-39页 |
(二) 健全城管体制 | 第39-40页 |
1. 确定城管的主管部门 | 第39-40页 |
2. 明确城管的职责范围 | 第40页 |
(三) 改进城管执法手段 | 第40-42页 |
1. 优化城管群体结构 | 第41页 |
2. 居民参与城管执法 | 第41-42页 |
3. 增强城管主客体间的理解 | 第42页 |
(四)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 第42-45页 |
1. 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 第42-43页 |
2. 提高“协管”准入门槛 | 第43页 |
3. 做好城管群体的培训工作 | 第43-45页 |
4. 增加城管部门间的沟通交流 | 第45页 |
(五) 改善城管执法环境 | 第45-48页 |
1. 扭转城管的媒体形象 | 第45-46页 |
2. 改善城管与执法对象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3. 加强城管与社会公众间的交流 | 第47-48页 |
六、结论 | 第48-49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