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工业部门结构与比例关系论文

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7-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1 论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论文技术路线及框架第19页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9-23页
        1.4.1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2 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23-35页
    2.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回顾第23-26页
        2.1.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内涵第23-24页
        2.1.2 产业结构优化判别标准第24-25页
        2.1.3 产业结构优化测度和影响因素第25-26页
    2.2 环境约束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理论回顾第26-30页
        2.2.1 环境约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26-28页
        2.2.2 环境约束对行业内部结构的影响第28-29页
        2.2.3 环境约束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第29-30页
    2.3 资源约束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理论回顾第30-32页
        2.3.1 资源约束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第30-31页
        2.3.2 资源约束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第31-32页
    2.4 环境和资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理论研究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第35-56页
    3.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和必要性:基于环境规制视角第35-36页
    3.2 变量与样本说明第36-40页
        3.2.1 变量说明第36-39页
        3.2.2 样本说明第39-40页
    3.3 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第40-44页
        3.3.1 模型构建和检验方法第40页
        3.3.2 实证检验结果第40-44页
    3.4 环境规制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异质性第44-53页
        3.4.1 模型构建和检验说明第44-46页
        3.4.2 实证检验及分析第46-53页
    3.5 本章小节第53-56页
第4章 资源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第56-69页
    4.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必要性:基于资源消耗视角第56-57页
    4.2 变量与样本说明第57-60页
        4.2.1 变量说明第57-59页
        4.2.2 样本数据选取第59-60页
    4.3 能源消耗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Geweke因果分解模型第60-67页
        4.3.1 能源强度分解第60-61页
        4.3.2 数据平稳性检验第61-62页
        4.3.3 实证分析第62-65页
        4.3.4 结果解读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力分析第69-85页
    5.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要性第69-70页
    5.2 文献评述第70-71页
    5.3 模型构建及探讨第71-77页
        5.3.1 升级前的模型构建及探讨第71-74页
        5.3.2 升级目标行业策略博弈构建及探讨第74-76页
        5.3.3 市场结构、企业性质对产业升级动力影响的综合分析第76-77页
    5.4 实证检验第77-83页
        5.4.1 变量说明与数据第78-80页
        5.4.2 实证模型构建与检验第80-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手段分析:以装备制造业为例第85-100页
    6.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失衡修复必要性及文献综述第85-86页
    6.2 模型设计及指标选取第86-90页
        6.2.1 模型构建第86-88页
        6.2.2 变量与数据选取及描述第88-90页
    6.3 实证分析第90-98页
        6.3.1 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实证分析第91-94页
        6.3.2 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内人力资本禀赋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实证分析第94-98页
    6.4 本章小节第98-100页
第7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00-103页
    7.1 研究结论第100-102页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附录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arc-145悬浮培养细胞系的建立及培养研究
下一篇: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