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创意在历史遗存建筑改造中的运用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资料归纳与分析研究 | 第10页 |
1.2.2 文献研究 | 第10页 |
1.2.3 对比分析研究 | 第10页 |
1.2.4 实地考察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11-13页 |
1.3.1 文化艺术创意的概念 | 第11页 |
1.3.2 历史遗存建筑的概念 | 第11-13页 |
2 历史遗存建筑改造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 第13-20页 |
2.1 历史遗存建筑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 第13页 |
2.2 历史遗存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2.2.1 西方历史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2.2.2 我国历史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3 历史遗存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因素分析 | 第16-20页 |
2.3.1 历史文化价值 | 第16页 |
2.3.2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价值 | 第16-17页 |
2.3.3 经济价值 | 第17-18页 |
2.3.4 可持续发展价值 | 第18页 |
2.3.5 文化艺术创意价值 | 第18-20页 |
3 历史遗存建筑改造原则 | 第20-23页 |
3.1 整旧如故原则 | 第20页 |
3.2 有机再生原则 | 第20-21页 |
3.3 整体原则 | 第21页 |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1-23页 |
4 文化艺术创意在历史遗存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 第23-28页 |
4.1 建筑内部改造 | 第23-25页 |
4.1.1 空间的重组与构建 | 第23页 |
4.1.2 废旧材料的循环使用 | 第23-24页 |
4.1.3 历史建筑元素再利用 | 第24页 |
4.1.4 灯光照明设计 | 第24-25页 |
4.1.5 色彩对空间的营造 | 第25页 |
4.2 建筑外部改造 | 第25-26页 |
4.2.1 门窗改造 | 第25-26页 |
4.2.2 建筑色彩处理 | 第26页 |
4.3 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 | 第26-28页 |
5 上海田子坊概况 | 第28-33页 |
5.1 田子坊的历史背景 | 第28页 |
5.2 田子坊的历史价值 | 第28-31页 |
5.2.1 文化传承与拓展 | 第29-30页 |
5.2.2 商业价值 | 第30-31页 |
5.2.3 旅游价值 | 第31页 |
5.3 田子坊的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6 上海田子坊改造的案例分析 | 第33-39页 |
6.1 交通组织分析 | 第33-35页 |
6.1.1 内部组织 | 第33-35页 |
6.1.2 外部组织 | 第35页 |
6.2 建筑形式与功能分析 | 第35-36页 |
6.2.1 厂房建筑 | 第35页 |
6.2.2 石库门建筑 | 第35页 |
6.2.3 传统居民建筑 | 第35-36页 |
6.2.4 西式洋房建筑 | 第36页 |
6.3 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分析 | 第36-37页 |
6.3.1 产业演变与空间重塑 | 第36-37页 |
6.3.2 景观形象的变化 | 第37页 |
6.4 建筑外部改造分析 | 第37-38页 |
6.5 建筑外部环境改造分析 | 第38页 |
6.6 产业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7 对海口市骑楼建筑改造的启示 | 第39-41页 |
8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