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观设计中的“体验观”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相山校区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0-18页 |
1.1.1 体验 | 第10-12页 |
1.1.2 对“高校景观”概念的认识 | 第12-16页 |
1.1.2.1 高校的界定 | 第12-13页 |
1.1.2.2 景观的界定 | 第13-15页 |
1.1.2.3 高校景观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1.3 高校景观的体验观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实地调查法 | 第20页 |
1.3.2 文献分析法 | 第20-21页 |
1.3.3 综合分析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校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22-29页 |
2.1 我国高校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2.1.1 我国高校景观设计的良性发展态势 | 第22-23页 |
2.1.2 高校人文环境是高校景观的重要构筑物 | 第23-24页 |
2.1.3 我国高校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2.高校景观设计的场所特质与立意 | 第25-29页 |
2.2.1 高校景观的教育职能 | 第25-26页 |
2.2.2 高校景观的设计对象 | 第26-27页 |
2.2.3 高校景观的设计立意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从体验观角度解析高校景观设计 | 第29-45页 |
3.1 高校景观应更加注重人的体验 | 第29-32页 |
3.2 高校景观设计中人的“体验模式”分析 | 第32-39页 |
3.3 高校景观设计中体验观的建构原则 | 第39-42页 |
3.3.1 遵循整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3.3.2 以感官的多维联动为准则 | 第40-42页 |
3.4 景观体验的设计诉求 | 第42-45页 |
3.4.1 通过视觉奠定特定的风格或意义 | 第42页 |
3.4.2 通过听觉建立“家”的感觉 | 第42-43页 |
3.4.3 通过触觉获得更大的感性体验 | 第43页 |
3.4.4 通过嗅觉和味觉创造有记忆的校园空间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淮北师范大学景观设计中的体验意识 | 第45-62页 |
4.1 地域历史文化背景 | 第45页 |
4.2 校园文脉传承中体验观意识的融入 | 第45-46页 |
4.3 相山校区景观现状的考察与分析 | 第46-62页 |
4.4.1 景观空间的通达性 | 第49-55页 |
4.4.2 景观空间的可参与性 | 第55-60页 |
4.4.3 景观体验过程的教育性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