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6页 |
1.1 电化学氧泵 | 第11-24页 |
1.1.1 电化学泵氧技术 | 第11-12页 |
1.1.2 电化学氧泵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1.3 阴极氧还原反应 | 第20-22页 |
1.1.4 阳极析氧反应 | 第22-23页 |
1.1.5 膜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2 碳材料双功能氧电极催化剂 | 第24-34页 |
1.2.1 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合成方法 | 第26-28页 |
1.2.2 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碳材料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 第28-30页 |
1.2.3 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碳材料析氧反应催化剂 | 第30-31页 |
1.2.4 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双功能电催化剂 | 第31-32页 |
1.2.5 生物质源掺杂碳材料电催化剂 | 第32页 |
1.2.6 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催化机理 | 第32-34页 |
1.3 水凝胶电解质膜 | 第34-45页 |
1.3.1 水凝胶 | 第34-36页 |
1.3.2 水凝胶电解质膜 | 第36-37页 |
1.3.3 聚乙烯醇水凝胶 | 第37-41页 |
1.3.4 双网络水凝胶 | 第41-45页 |
1.4 本论文研究工作 | 第45-46页 |
第二章 碳材料双功能氧电极催化剂 | 第46-7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46-53页 |
2.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6-48页 |
2.1.2 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49页 |
2.1.3 催化剂的电化学测试 | 第49-52页 |
2.1.4 催化剂分析表征 | 第52-53页 |
2.2 蛋黄热解制备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催化剂 | 第53-69页 |
2.2.1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第53-54页 |
2.2.2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54-55页 |
2.2.3 催化剂的Raman分析 | 第55-57页 |
2.2.4 催化剂的元素组成表征 | 第57-62页 |
2.2.5 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 | 第62-67页 |
2.2.6 催化剂的析氧反应催化性能 | 第67-69页 |
2.3 生物质热解还原法制备氮掺杂碳负载钴基催化剂 | 第69-77页 |
2.3.1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第70页 |
2.3.2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70-71页 |
2.3.3 催化剂的元素组成表征 | 第71-72页 |
2.3.4 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72-74页 |
2.3.5 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 | 第74-76页 |
2.3.6 催化剂的析氧反应催化性能 | 第76-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碱掺杂的PAM/PVA双网络水凝胶电解质膜 | 第79-9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79-85页 |
3.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79-80页 |
3.1.2 水凝胶电解质膜制备 | 第80-81页 |
3.1.3 分析表征 | 第81-8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3.2.1 凝胶形貌表征 | 第85-87页 |
3.2.2 PAM交联度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 第87-92页 |
3.2.3 KOH掺杂量对水凝胶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3.2.4 水凝胶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93-9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电化学氧泵 | 第95-107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95-98页 |
4.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95-96页 |
4.1.2 膜电极组件的制备 | 第96-97页 |
4.1.3 电化学氧泵的组装 | 第97-98页 |
4.1.4 电化学氧泵性能测试 | 第9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6页 |
4.2.1 基于贵金属催化剂的电化学氧泵性能表征 | 第98-102页 |
4.2.2 基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电化学氧泵性能表征 | 第102-10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3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