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我国西北超采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研究--以民勤盆地为例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1-29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1-12页
    1.2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第12-23页
        1.2.1 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2 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8页
    1.4 关键科学问题和创新点第28-29页
第2章 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第29-50页
    2.1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第29-34页
        2.1.1 开发利用现状第29-30页
        2.1.2 管理现状第30-34页
    2.2 西北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现状第34-47页
        2.2.1 基本条件第34-35页
        2.2.2 西北超采区水文地质特征第35-40页
        2.2.3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环境地质问题第40-44页
        2.2.4 地下水管理和压采措施第44-47页
    2.3 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理论基础第50-69页
    3.1 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的概念第50-51页
    3.2 水量-水位双控的科学性要求第51-61页
        3.2.1 水量和水位的内在联系第51-53页
        3.2.2 水量-水位函数关系的定量求取方法第53-60页
        3.2.3 水文要素影响的处理第60-61页
    3.3 水量-水位双控的管理性要求第61-66页
        3.3.1 水量-水位双控应遵循的管理原则第61-66页
        3.3.2 水量-水位双控的管理要求第66页
    3.4 水量-水位双控的指标设计第66-68页
        3.4.1 长期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第66-67页
        3.4.2 年度动态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第67-68页
        3.4.3 两类指标的关系第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长期地下水量-水位指标的确定方法第69-84页
    4.1 长期指标确定的技术方案第69-70页
    4.2 长期水位控制指标的确定第70-75页
        4.2.1 控制性水位阈值确定的依据第70-72页
        4.2.2 控制性监测井设置标准第72-74页
        4.2.3 水位控制指标的确定第74-75页
    4.3 长期水量控制指标的确定第75-83页
        4.3.1 西北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特征第75-76页
        4.3.2 地下水生态需水量的计算第76-78页
        4.3.3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量的计算第78-82页
        4.3.4 水量指标的确定第82-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年度动态地下水量-水位指标的确定方法第84-97页
    5.1 年度动态指标确定的技术方案第84-85页
    5.2 年度考核监测井的确定第85-86页
    5.3 水文不确定性的处理第86页
    5.4 替代模型技术第86-94页
        5.4.1 替代模型方法概述第86-88页
        5.4.2 样本获得第88-90页
        5.4.3 替代模型建立第90-93页
        5.4.4 模型验证第93-94页
    5.5 年度双控指标的确定第94-96页
        5.5.1 年度地下水水量指标的确定第94-95页
        5.5.2 年度地下水水位指标的确定第95-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研究区研究第97-138页
    6.1 研究区水资源与环境概况第97-108页
        6.1.1 位置地貌和社会经济第97-99页
        6.1.2 气象和水文第99-100页
        6.1.3 地质概况第100-101页
        6.1.4 水文地质条件第101-108页
    6.2 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108-115页
        6.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108-109页
        6.2.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109-112页
        6.2.3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112-115页
    6.3 长期水量-水位指标的确定第115-124页
        6.3.1 水位控制指标的确定第115-118页
        6.3.2 水量控制指标的确定第118-124页
    6.4 年度动态水量-水位指标的确定第124-137页
        6.4.1 确定考核监测井和数据准备第124-126页
        6.4.2 数值模拟预报第126-130页
        6.4.3 构建替代模型第130-133页
        6.4.4 模型检验第133-135页
        6.4.5 年度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确定第135-137页
    6.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7章 结论和建议第138-140页
    7.1 结论第138-139页
    7.2 建议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0页
个人简历第150-151页
论文发表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状SMP膜/基自组装结构热力学模型及失稳形貌调控
下一篇:非齐次空间的一种SIRS传染病模型的稳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