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 概念界定 | 第9页 |
1.1 婚恋观 | 第9页 |
1.2 人格特质 | 第9页 |
1.3 成人依恋 | 第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2.1 婚恋观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2 成人依恋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3 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4 人格特质与婚恋观的关系 | 第12-13页 |
2.5 成人依恋与婚恋观的关系 | 第13页 |
3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14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4.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4.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 | 第16-1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1 文献法 | 第16页 |
1.2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1.3 访谈法 | 第16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3 研究工具 | 第17-18页 |
3.1 研究生婚恋观量表 | 第17页 |
3.2 中国版成人依恋量表(AAS) | 第17-18页 |
3.3 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 第18页 |
3.4 变量设置 | 第18页 |
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18页 |
5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果 | 第19-36页 |
1 研究生婚恋观相关结果 | 第19-31页 |
1.1 研究生婚恋观不同维度的结果 | 第19-20页 |
1.2 研究生婚恋观的年龄差异 | 第20-21页 |
1.3 研究生婚恋观的性别差异 | 第21-22页 |
1.4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 | 第22-23页 |
1.5 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婚恋观差异 | 第23-24页 |
1.6 研究生婚恋观的生源地差异 | 第24-25页 |
1.7 研究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水平上的差异 | 第25-26页 |
1.8 研究生婚恋观在婚恋状况水平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1.9 研究生婚恋观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异 | 第27-28页 |
1.10 研究生婚恋观在父母关系水平上的差异 | 第28-29页 |
1.11 研究生婚恋观在父亲文化程度水平上的差异 | 第29-30页 |
1.12 研究生婚恋观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 第30-31页 |
2 研究生人格特质不同维度的结果 | 第31-36页 |
2.1 研究生的成人依恋相关结果 | 第31-32页 |
2.2 研究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婚恋观的相关分析 | 第32-34页 |
2.3 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36-43页 |
1 研究生婚恋观情况的讨论分析 | 第36-40页 |
1.1 婚恋观各维度情况的分析 | 第36-37页 |
1.2 对不同年龄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7页 |
1.3 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7-38页 |
1.4 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8页 |
1.5 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8页 |
1.6 对不同生源地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8页 |
1.7 对研究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水平上的分析 | 第38-39页 |
1.8 对研究生婚恋观在婚恋状况水平上的分析 | 第39页 |
1.9 对不同家庭月收入的研究生婚恋观的分析 | 第39页 |
1.10 对研究生婚恋观在父母关系水平上的分析 | 第39页 |
1.11 对研究生婚恋观在父母文化程度水平上的分析与讨论 | 第39-40页 |
2 对研究生人格特质的不同维度的分析 | 第40页 |
3 对研究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维度的分析 | 第40页 |
4 对研究生的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婚恋观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0-43页 |
4.1 对研究生人格特质与婚恋观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0页 |
4.2 研究生成人依恋与婚恋观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0-41页 |
4.3 对研究生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1页 |
4.4 人格特质、成人依恋对婚恋观的预测作用的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部 分对策与建议 | 第43-44页 |
1 树立成熟稳重的婚恋观 | 第43页 |
2 进行“男女有别”婚恋观教育 | 第43页 |
3 对艺体类学生加强情感教育 | 第43页 |
4 对解决研究生不同婚恋状况的建议 | 第43-44页 |
5 面对家庭出身要心怀坦荡 | 第44页 |
6 包容和理解他人 | 第44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七部分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52页 |
附录二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