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欲起竹間樓存稿》校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23页
前言第23-24页
第一章 梅成棟生平著述考第24-33页
 第一節 梅成棟的家世第24-25页
 第二節 梅成棟的生平舆交游第25-30页
  一、梅成棟生平筒述第25-27页
  二、梅成栋的家庭第27-28页
  三、梅成栋的交游第28-30页
 第三筋 梅成棟的主要著作第30-33页
  一、《欲起竹間樓存稿》第30-31页
  二、《樹君詩钞》第31页
  三、《欲起竹間樓古文》第31页
  四、《吟齋筆存》第31-33页
第二章 梅成棟詩歌的题材内容第33-45页
 第一節 紀事諷喻持第33-36页
  一、對重大歷史史實的記载第33-35页
  二、针砭時弊之作第35-36页
 第二節 詠物摹景詩第36-39页
  一、歌咏津門"七十二沽花共水"的美景第36-37页
  二、歌咏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第37-39页
 第三節 酬唱赠别詩第39-41页
  一、應答唱和之作第39-40页
  二、赠别之作第40-41页
 第四節 懷念哀悼之作第41-43页
  一、哀悼師長之作第41-42页
  二、哀悼朋友之作第42页
  三、哀悼親人之作第42-43页
 第五節 題書题畫詩第43-45页
第三章 梅成棟詩歌的藝術特點第45-51页
 第一節 崇尚本真,情深意切第45-46页
  一、篤誠懇切,真挚感人第45页
  二、壮志難酬、慷慨悲凉第45-46页
 第二節 感事托諷,筆元藏锋第46-48页
 第三節 情景交融,詩中有書第48页
 第四節 語言清新,含蓄雋永第48-51页
第四章 梅成棟其人其詩的歷史地位及影響第51-53页
 第一節 詩壇领袖,開創新風第51-52页
 第二節 寫實之作,可補史缺第52-53页
结語第53-54页
《欲起竹間楼存稿》校注第54-303页
 凡例第54-55页
 《欲起竹間樓存稿》校注 卷一第55-79页
  乾隆乙卯年 (乾隆六十年,1795年)第55-57页
   華年第55页
   送禹亭兄赴玉田第55页
   秋闈,北上途中卽景第55-56页
   秋日第56页
   卽事第56页
   赠别劉春晖第56页
   入西山第56-57页
   冬日安平道上第57页
   焉巨橋卽景第57页
  嘉度丙辰(嘉慶元年,1796年)第57-58页
   舊州營道上第57页
   東安塾第57-58页
  嘉慶丁巳(嘉慶二年,1797年)第58-59页
   秋園卽事第58页
   病起寄蕴空上人第58页
   蓟州道上第58页
   雨後郊行第58-59页
   對花飲酒歌第59页
  嘉慶戊午(嘉慶三年,1798年)第59-60页
   張灣道上第59页
   重陽對菊,憶五弟耐村第59-60页
   雪中送金大静庵之莱蕪第60页
   送劉三春晖北上第60页
  嘉慶己未(嘉慶四年,1799年)第60-62页
   感事第60-61页
   淀池卽景第61页
   舟中見覆舟第61-62页
   過張灣第62页
  嘉慶庚申(嘉慶五年,1800年)第62-64页
   解語花第62页
   金園卽景第62-63页
   夜坐第63页
   途次顿邱第63页
   《梅花四首》上張船山夫子第63-64页
  嘉慶辛酉(嘉慶六年,1801年)第64页
   清明後二日出西直門微雨第64页
   張灣第64页
  嘉慶壬戌(嘉慶七年,1802年)第64-68页
   《憶柳四絕句》和查海漚孝廉第65页
   哭毛一鶴第65-66页
   送查笠亭歸海寧第66页
   聞袁簡齊下世第66-67页
   西沽晚景第67-68页
   秋日閒居第68页
  嘉慶癸亥(嘉慶八年,1803年)第68-71页
   感懷四首第68-69页
   春郊閒步第69-70页
   游直指庵,見邑前輩張笨山遗墨,因题其後第70页
   艾人第70页
   游海光寺第70页
   南浦竹枝詞第70-71页
  嘉慶甲子(嘉慶九年,1804年)第71-74页
   十君咏第71页
   金野田銓第71页
   邢野航元植第71-72页
   陳雨峯靖第72页
   李桐圃黻摩第72页
   王訪舟成烈第72页
   湯菊人堃第72-73页
   孫瑞郊兆麟第73页
   黄春園新泰第73页
   余陪升堂第73页
   缪星池共位第73-74页
  嘉庆乙丑(嘉庆十年,1805年)第74-79页
   蔡村道中第74页
   安平遇雨第74页
   藁村早行第74页
   题金芥舟先生《黄竹山房詩集》第74-75页
   喜晤同年費君士璣第75-76页
   春閨怨第76页
   病起柬春園第76页
   書船山夫子詩集第76页
   懷訪舟第76-77页
   冬日書事第77页
   逐瘧篇第77-79页
 《欲起竹間楼存稿》校注 卷二第79-102页
  嘉慶丙寅(嘉慶十一年,1806年)第79-83页
   春懷绝句第79-80页
   為友人题圖第80-81页
   楊花第81页
   早起第81页
   坐守第81页
   書黄春園齊壁第81-82页
   秋蟬第82页
   秋蛩第82页
   答友見問第82-83页
  嘉慶丁卯(嘉慶十二年,1807年)第83页
   河樓春望第83页
   秋居漫筆第83页
  嘉慶戊辰(嘉慶十三年,1808年)第83-88页
   客中送春第84页
   金炳文於園中新築小亭,落成三日索詩記事第84页
   哭黄春園孝廉第84-86页
   秋海棠第86-87页
   赠孫木齋老人第87页
   十月十七日,喜聞黄春園遺腹生男第87页
   冬日過余陪升書齋夜話第87-88页
  嘉慶己巳(嘉慶十四年,1809年)第88-90页
   禮闈報罷,出京作第88页
   哭齊藕塘第88页
   夏日閒居第88-89页
   秋日憶故友黄春園第89页
   緩步第89页
   喜畢香巢歸自歙縣第89页
   和王訪舟《蹇驢四绝》第89-90页
  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年)第90-96页
   题畢研農《秀野山莊圖》第90页
   题周尺木《歸舟集詩卷》第90-91页
   题《聽秋山房》第91页
   题周昂齋《秋林獨立圖》第91页
   赠邢野航老人第91-92页
   余階升書齋小酌第92页
   園中卽景第92页
   题王訪舟畫第92页
   贺金竹坡先生重赴庚午鹿鳴第92-93页
   野航老人《絫石為山歌》第93-94页
   野航為尺木畫《溪山小幅》,屬予题之第94页
   有感第94页
   對花得句第94页
   和《張船山先生出守莱州留别》原韻六首第94-96页
  嘉慶辛未(嘉慶十六年,1811年)第96-102页
   初春,同黄藕村、周尺木游直指庵,訪方持僧,坐談竟日,薄暮方歸,卽事二首第96页
   题陳青笠畫幅第96页
   初春卽事第96页
   蓑第96-97页
   笠第97页
   竿第97页
   杖第97页
   偶得第97页
   二月二十三日送别周尺木第97页
   送王善舟應禮闈試第97-98页
   送蔭亭六弟之定州第98页
   義弟行第98-99页
   渔歌第99页
   春晴第99页
   踏青曲第99页
   遣懷第99-100页
   赠邢墅航第100页
   游直指庵第100页
   秋日書懷第100-101页
   臘月二十六日,趙秋塍約游文安,時淀河已凍,大雪之後坐冰床而行,途中卽景。口占第101页
   二十七日将抵文安卽景第101页
   除日,自文安之保定,途中又雪第101-102页
 《欲起竹間樓存稿》校注 卷三第102-125页
  嘉慶壬申(嘉慶十七年,1812年)第102-105页
   保城閒居第102页
   保定雜詩第102-103页
   题徐立山尊人《丹厓先生哦松圖》第103页
   题張鲁瞻《钓歸圖》第103-104页
   喜雨第104页
   舆金麗江夜話第104页
   九月四日園中獨坐第104页
   秋燕第104页
   九月十九日,夜有偷兒,穴壁来窥,詩以赠之第104-105页
   園中雜興第105页
   對菊第105页
   殘臘,書齋,猶供菊花數枝,秋容尚可爱也。喜而赋之第105页
  嘉慶癸酉(嘉慶十八年,1813年)第105-106页
   题倪亦鴻《酣夢山房》第105-106页
  嘉慶甲戌(嘉慶十九年,1814年)第106-110页
   赴禮闈,留别同人第106页
   都中憶家第106页
   歸後仍寄居内家,因病移入園東小舍第106-107页
   焉湯厚田题張桂嚴、程亦園合書《竹石圖》第107页
   晚晴第107页
   衰草第107页
   懷曉林詩以寄之第107-108页
   《新秋雜感詩》十四首第108-110页
  嘉慶乙亥(嘉慶二十年,1815年)第110-116页
   五月九日,张君佩庚招同一樵、雲巢至曉江處小飲第110页
   哭遂寧張船山夫子第110-112页
   書菊人齋壁第112页
   鹦鹉洲吊補正平第112-113页
   讀史绝句第113-116页
  嘉慶丙子(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第116-122页
   赠趙二蕘春夢庚第116-117页
   憶女第117页
   题亡妻《問梅小草》第117-118页
   舆王訪舟表兄飲酒作第118页
   秋階第118页
   小軒第118页
   题趙若侯《泌瓣香轩持》第118-119页
   题胡秋坪孝廉《秋林覓醉小照》第119-120页
   短歌赠駱翁第120页
   李烈婦王氏殉節歌第120-121页
   哭金領雲先生第121-122页
  嘉慶丁丑(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第122页
   重陽後五日于秋圃,胡秋塍、余陪升、華竹溪同集,并招沈雲巢庶常,卽席得句第122页
   寄謝蔫師宋小嵐夫子第122页
  嘉慶戊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第122-125页
   五色牡丹詩第122-125页
 《欲起竹閒樓存稿》校注 卷四第125-164页
  嘉慶己卯(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第125页
   種花有感第125页
   循溪得句第125页
  嘉慶庚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第125-130页
   午睡初醒,偶然得句第125页
   得句示余階升第125-126页
   《遗世轩遣懷》二首第126页
   雨夜第126页
   開面詞第126-127页
   和雲巢《登冠山原韻》第127页
   讀孫瑞郊《感懷詩書赠》第127-128页
   和同邑董松嚴先生《己卯重讌鹿鳴纪事詩》第128-130页
   號寒行第130页
   聞西川汪少海官杭州,詩以寄之第130页
  道光辛巳(道光元年,1821年)第130-148页
   花第130页
   石第130-131页
   答人問神第131页
   题劉韻湖锡詩卷第131-132页
   劉韻湖招同袁蠡莊《七夕雅集》第132页
   《七夕雅集》後,蠡莊将赋歸舆,離绪撩人,因踵前意,赋長律送别第132页
   陈笠帆中丞獲宋司焉温公實心實政印歌第132-133页
   山窗書事第133页
   寄周尺木第133页
   小游仙第133-134页
   却病方示華夢石第134页
   放言第134-136页
   秋間大疫繼以霪雨,居人悲苦病起書事第136-138页
   答小陶第138页
   對月偶得第138页
   見城西廢寺第138页
   淀池第138页
   金園感舊第138-139页
   書《淮陰傅》第139页
   出都旅次卽景第139-140页
   五月二十二日感事作第140页
   葉筠潭都轉索觀余集,蒙加標許,赋長句為謝第140-141页
   寄張伯良刺史傑三首第141页
   疫癘第141-142页
   自述第142页
   十月十日,劉韻湖、仲于昆季招同孔峻峯、温東川賞菊小飲,因懷袁蠡莊,卽席赋長句三首第142-143页
   偶成第143页
   苦雨第143页
   霪雨嘆第143-144页
   齋中卽事得絕句第144页
   飲酒作第144页
   中元日掃墓作第144-145页
   黄村卽景第145页
   楊村题壁第145页
   途次高碑店第145页
   馬頭题壁第145-146页
   秋戍第146页
   十月一日同劉嘯山游北郊,恻然書所見第146页
   冬日偶成第146页
   哭田竹溪第146-147页
   湯菊人将之元城訓導任,詩以送之第147页
   周尺木五十壽詩第147页
   憶菊人第147-148页
   冰行叹第148页
   禁夜行第148页
  道光癸未(年道光三年,1823年)第148-164页
   安平题壁第148页
   蔡村题壁第148-149页
   春闈罷後,出都見楊花,成長句四首第149-150页
   西沽夜渡第150页
   久雨夜坐第150页
   哭詩友刘韵湖锡八首第150-153页
   雨天書悶得六絕句第153-154页
   自六月二日雨,兼旬不休,悶作短歌第154页
   十九日出郭望水第154页
   七月十日题郡城南樓第154-156页
   《驛柳》用《環青閣》韻第156-157页
   謝郭小陶賢配宋小琴為亡妻题照第157页
   送王仲實明府枚之官山東第157-158页
   海河開第158页
   秋望第158页
   芥園第158-159页
   秋窗吟第159页
   九月廿六日登芥園樓西望第159页
   九月廿八日出南郭,望八里台一带水势第159-160页
   沿海河獨行,過紫竹林喜書所見第160页
   過馬賈口,南行卽景第160页
   出陈家溝第160页
   喜水濱村居,偶思卜築第160-161页
   宏濟院第161页
   登河樓第161页
   西郊書所見第161页
   送小陶游大粱第161-162页
   题惲如娥《書譜》第162-163页
   喜赵雪蘿至,話舊,次日有作第163-164页
 《欲起竹間樓存稿》校注 卷五第164-251页
  道光甲申(道光四年,1824年)第164-213页
   不信第164页
   春盡第164页
   正月念日,喜同門崔曉林旭来自慶雲見過留飲得句第164页
   謝金炳文送牡丹第164-165页
   晨書所見第165页
   舆曉林言懷作第165页
   春寒第165-166页
   王素園表兄五十徵詩第166页
   念堂以全集屬校,累月方畢,题而歸之第166-167页
   题年伯崔道源先生《寒宵煮豆圖遗照》應念堂嘱第167页
   题寶坻高寄泉孝廉濬璜《柳橘晴絮圖》第167-168页
   再题绝句 回憶癸未榜後旋里,逢新造士北上,一時光景第168页
   閒坐第168页
   舆瑞郊閒話第168页
   春寒第168-170页
   入春以来,風霾不息,僵殍载道。忽聞邑善侯都閫肇安倡捐煮赈,從此炎黎小子可甦,喜而有作第170页
   精念堂《津門述事》雜詩,感而有作第170-171页
   雪蘿來札,云:"近作刀幣考,忙甚",戲書答之第171页
   赋得新錄第171页
   園中偶步第171页
   题人《課兒圖小照》第171-172页
   《津門詩钞》辑成题長句二第172-173页
   初夏閒居第173页
   惜春詞第173页
   四月十三日,同朱蔭江、臨齊雨孝廉河干小步,卽事得句第173页
   陳筋之小照第173-174页
   劉孝子詩第174-175页
   再题劉孝子《廬墓徵詩册》第175-176页
   五月念日,五弟来自定州,述目睹情事,愴然赋此第176页
   連日,荊喜說米價稍减,又成短歌第176-177页
   公論第177-178页
   偶述第178页
   夏日喜朱蔭江、王彦通見過,縱談有作第178-179页
   夏日漫成第179页
   養苔第179页
   六月十八日,病稍瘥,赴館,值曉林枉顧,留詩赋此為報第179-180页
   樊籠第180页
   六月苦旱第180页
   捕蝗謠第180页
   中元日掃墓,西郊卽景第180页
   無事忙第180-181页
   野草第181页
   讀史第181页
   玉簪花第181-182页
   閒居雜詩第182-184页
   柬王彦通第184页
   柬崔曉林第184页
   柬孫瑞郊第184页
   赠訪舟第184-185页
   赠青立第185页
   又七月八日纪事詩第185-186页
   晤雪蘿次日又成三長句,寄雪蘿臨齋博笑第186页
   题崔曉林《津門百咏》詩後第186-187页
   赠階生第187页
   百五第187页
   六月二十一日榮兒生第187页
   話别第187-188页
   僕新得號曰"石僧",閒吟小詩以赠石僧,石僧舆僕既為身外之身.僕赠石僧何妨幻中之幻,詩中所寫皆幻境也第188页
   徐孝廉序東藏有邑先辈張笨山先生詩册墨迹,書此為跋第188-189页
   讀笨山《秋海棠詩》,爱而和之第189页
   寄湯原田第189页
   升天行第189-190页
   题碧血绿第190-191页
   冬日石橋偶眺,因懷竹溪、雲樵雨故友第191页
   编《梅氏事蹟雜考》,既成,因题長句第191页
   题《梅氏家譜》後第191页
   徐序東约高寄泉孝廉枉過,值余他出。越日,柬之以詩第191-192页
   竹溪殁二载矣,十月十日乃其誕辰,因設薄奠约瑞郊来舍,同祝冥壽第192页
   閱念堂詩話,見亡室問梅、繼室菊窗詩并收卷中,且摘鄙句為圖,感成二绝第192页
   山齋夜坐第192-193页
   和小陶《牡丹》原韻,卽以為赠第193页
   咏懷古迹第193-195页
   書感第195页
   潞河樓第195页
   春日泛溪得句第195-196页
   大覺庵看牡丹第196页
   和小陶卷中見憶之作第196页
   题江夏黄子雷《萍游小草》第196-197页
   和小陶《冬日閒居》,見寄原韻第197-198页
   偶檢邑志,見孝子張海廬墓事,赋長歌記之第198页
   《捕盗行》為天津鎮音登布公赋第198-199页
   题余階升孝廉《思誠書屋小草》第199-200页
   送曉林旋里第200页
   和小陶見赠《梅花二首》,仍用《牡丹》原韻第200页
   歲暮遣興第200-201页
   歲暮舆星池言懷第201页
   歷下謝問山茂才焜見訪,赋赠第201页
   漢三傑第201-202页
   林處士第202页
   睡起第202页
   為訪舟作第202页
   秋日憶陳大耕梅,設酒奠之第202-203页
   余舆孫六瑞郊同四十九矣,偶舆讀蘇詩,見"四十九年穹不死"句,忽感於心,因赋畏句示瑞郊第203页
   秋日招同嘯山、瑞郊河干小酌第203页
   同星池飲酒作第203页
   八月二日,西沽卽景第203-204页
   八月三日,城南大悲庵訪郝紫山,晤聞法上人第204页
   是日,别大悲庵,循河干至亡友隙耕梅家,見一棺麈積,書卷狼藉堆于案閒,籬花半折,為愴然久之第204页
   循海河南行,村落閒秋錄迎眸,麈襟為之一爽,得绝句二第204-205页
   循河,不計遠近,至紫竹林第205页
   《蘑花四首》用蕖筠潭都轉次朱虹舫學士韻第205-206页
   题畫第206页
   题《桃花扇傳奇》第206页
   题李采轩、王藕人、張也癡、趙若候、康掌卿合集第206-207页
   南浦秋興第207页
   题王曉川《味古齋稿》第207页
   浦上得句示訪舟索畫此意第207页
   中秋前一日,同星池治酒,招念堂、瑞郊、階升小集拙石山房,卽席得長句第207-208页
   答崔時林孝廉見寄第208页
   同訪舟再游大悲庵,赠聞法上人第208页
   客有自山左来者,道袁玉堂自出玉門久煞確耗,感而赋此第208-209页
   重陽前舆曉林定訪菊之约第209页
   九月十日又為南浦之游第209页
   题余竹泉老人廷霖《慕雁圖照》第209-210页
   為竹泉题《停琴聽雪圖》第210页
   槐蔭獨步圖第210页
   秋夜曲第210-211页
   题金公永《和步年華小譜》第211页
   慰王香汀明府悼亡詩第211-212页
   見人送葬,慨然有作第212-213页
   立春前一日微雪,謝問山過舍小飲第213页
   立春日赴鄭家莊途中卽目第213页
  道光乙酉(道光五年,1825年)第213-251页
   题张仙槎《寶浮槎圖》卽送其歸廣陵第213-214页
   题徐蘭生《見真吾齊詩卷》第214页
   《嗜石歌》為徐蘭生作,卽题其集第214-215页
   正月念六日同星池過芥園訪静峰僧第215页
   蘭生應韓對山觀察之聘,将赴山右講席,赋此送别第215-217页
   寄僧大空第217页
   同劉嘯山李亭午餞序東於酒樓第217页
   閱郡志,見同郡楊歐海先生赋《滄州銡鐡獅》感而有作第217-218页
   為汪又村题畫册第218-219页
   柬曉林第219页
   清明日大風第219页
   齋中海棠忽放,偶然得句第219-220页
   柬訪舟 #]98第220页
   獨坐第220页
   憶静思書屋 亡友任鑑亭齋名第220页
   不寐第220-221页
   李桐圃為《繪竹楼编詩小照》自题長句第221页
   西郊看花有感第221页
   一柳園賞海棠作第221-222页
   僧大空見過書齋,值余掃墓,留詩而去,郎用其韻第222页
   芥園訪大空,值其回寺,並静峰師亦他出,悵然留句第222-223页
   落漠第223页
   闡烈篇第223-224页
   河間李北癡佛桐著《愈愚蓬舍詩稿》,嘱曉林索题,走筆應之第224-225页
   三月三日微雨,序東卽道,占絕句送之第225页
   初五日王素園家看海棠第225页
   上薦师宋小嵐夫子第225-227页
   西柱土司第227页
   题《觀我圖》第227页
   孫瑞郊挽詩第227-229页
   偶游北郊第229页
   五月二十七日,接曉林自慶雲来津見赐之作,卽和其韻第229页
   獨游北郊過墟墓間,慨然有作第229-230页
   習静第230页
   所辑《津門詩钞》告成,共得四百二十六人,計詩若千首,記之以詩第230页
   题僧雪笠《蓬喻閣詩草》第230-231页
   雜言五首第231-232页
   接序東潞村来書,並紀行詩一卷,赋寄四首第232-233页
   题《課子圖》第233-234页
   题《琵琶一夢圖》第234页
   沈青来繪《十二辰猴戲圖》,王戢翁屬题第234-235页
   题楊茂才慎恭《醉六吟草》第235页
   题陳石生孝廉詩《拜石山巢詩卷》第235-236页
   五十初度言懷第236-237页
   小别第237页
   謝高寄泉赠劉松嵐觀察《玉磬山房詩集》第237-238页
   得厚田《懷弟詩》感而却寄第238页
   十月六日再接厚田書却寄第238页
   十月二十四日,會稽陳石生詩,仁和陸秋生鈞,慶雲崔曉林旭,寶坻高寄泉濬璜,雅集于竹泉老人之十研廬,卽席赋長歌記事第238-239页
   喜李甸之来自江右,杯酒話舊第239-240页
   十一月八日,送六弟之清豐第240页
   十一月旣望,同念堂、石生、秋生、寄泉、李采轩雲楣再集余竹泉砚廬,分詠憶孤山,以"暗第240页
   香浮動月黄昏"為韻,拈得"昏"字第240-241页
   研廬再集,分咏竹林七賢得小阮第241页
   研廬再集,分咏向秀,代竹泉老人作第241-242页
   十一月卽望,同念堂、石生、秋生、寄泉、李采轩、雲楣研廬再集卽席赋五古,數之得五十八韻第242-244页
   李桐圃為给《竹楼编詩小照》,自题長句第244-245页
   舆念堂言懷作第245页
   念堂将旋里,留别雅集諸友,卽和其韻第245页
   送念堂旋慶雲第245-246页
   用念堂《留别》韻,卽送寄泉遗寶坻第246页
   经孫瑞郊故宅,因懷竹溪、雲樵、菊人、小江存没諸友,凄然成句第246页
   感舊地第246页
   代訪舟為念堂题書第246页
   為念堂再题書第246-247页
   為訪舟题書扇第247页
   题陸秋生孝廉《晚香草堂詩詞》後第247页
   偶得第247页
   閒居雜詩第247-248页
   寄山陰陳石生孝廉第248-249页
   寄崔念堂明府第249页
   秋日讀書作第249页
   秋雨連朝遣悶作第249页
   偕張杏史、隆秋生、李采仙三孝廉重游水西莊第249页
   秋日芥園餞别張杏史第249页
   重陽前二日感懷同社諸友第249-251页
 《欲起竹間楼存稿》校注 卷六第251-278页
  道光丙戌(道光六年,1826年)第251-263页
   乙酉除夕前二日,石生、秋生招同沈春帆、錢束墅、李采仙小飲於庭閒花静之轩。是日立春,石生赋詩先成,余補作第251页
   風夜舆星池閒話第251页
   正月廿五日,表兄訪舟招同崔曉林、陈青立、李桐圃、余階升小飲,卽席赋長句第251-252页
   紀夢詩第252页
   雨夜書懷第252页
   送温東川第252页
   春日漫興第252-253页
   二月十二日,為竹泉老人预祝八旬,偕念堂、石生、秋生、寄泉三集砚廬,徐序東自山右绩至第253页
   陶然亭雅集题壁第253-254页
   寄友第254页
   和曉林應官山右,留别原韻第254页
   憶念堂第254-255页
   题友人壁第255页
   消夏绝句第255页
   海運第255-256页
   聞蝉有感第256页
   為王春甫题《玩月採蓮圖》第256页
   為山陰劉西垣孝廉题《長安夜話後圖》第256-257页
   為山陰張杏吏孝廉世光题《寄廬圖》第257页
   八月四日,陪升就道,再赋五言送之第257页
   送睦秋生歸杭州第257-258页
   為寄泉题《循陔圖》第258-259页
   道光丁亥(道光七年,1827年)第259页
   補吟第一社《陸放翁化梅詩》第259页
   為張杏史孝廉题令祖律天先生《五世同堂壽册》第259-260页
   梨雲第260-261页
   張杏史孝廉決計歸省,赋詩留别。同社諸友離羣之感情見乎詞。僕舆杏史投契尤深,彌難為懷,因赋長句四章,為諸公先第261-262页
   贺陸秋生纳姬第262页
   延夢绿第262-263页
  道光戊子(道光八年,1828年)第263-265页
   四樓詩第263页
   篆水樓第263页
   竹間楼第263-264页
   豔雪樓第264页
   残夢樓第264页
   题到韻湖畫菊第264-265页
  道光己丑(道光九年,1829年)第265-269页
   過東光第265页
   齊河縣第265页
   濟南雜詩第265-267页
   题沈苕民《媚香小影圖》第267页
   北郭獨游,因懷少日諸友第267页
   初夏郊飲偶成第267页
   榜後得杏史書,約的我南游,赋詩寄念堂第267-268页
   幾回欲作南游,展轉中止,再赋詩,寄示念堂第268页
   聞崔正甫光笏榜下卽用知縣,寄贺尊甫念堂第268-269页
   聞朱心石式璟捷南宫後籤分比部,寄詩為贺第269页
   六月十九日雨中卽事第269页
  道光庚寅(道光十年,1830年)第269-271页
   答張佩庚明府自濟南見寄第269-270页
   题意蘭女史《關山策蹇圖》第270页
   题《花影庵逃禅讀書圖》第270-271页
  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年)第271-275页
   题任邱邊茂才《聽雲閣詩草》第271-272页
   题李子文孝廉《潭園瘗玉圖》第272-273页
   春陰第273页
   题申屠晉齋《桐花仙館吟稿》第273-274页
   四月十二日,哭蔭亭六弟第274-275页
   五月十三日,哭禹亭二兄第275页
  道光壬辰(道光十二年,1832年)第275-278页
   题胡竹屏《柳陰問砚圖》第275页
   题王句香《歲朝圖》第275-276页
   题畫詩第276-278页
 《欲起竹閒樓存稿》校注 卷七第278-303页
  書文信國傳第278页
  回道人《登岳陽樓题壁》第278-279页
  鄴郡第279页
  讀晉書第279页
  合歡扇第279-280页
  春日登河樓懷劉介圃第280页
  寄呈船山師第280页
  王舫舟、丁平山見訪,留飲卽事第280页
  秋夜懷人第280页
  秋日言懷第280页
  秋日懷劉介圃第280-281页
  意之所到,偶然書之第281页
  雨夜遣懷第281-282页
  都中憶家第282页
  题崔曉林同門詩卷第282页
  和余階升堂需次粤東留别長句元韻第282-283页
  答崔曉林途中見懷之作第283页
  念堂僑寓天津時,每来書齋就槐陰下坐談竟日。别後三閱月矣,風景不殊,徘徊樹下,鲰深遥想,因成五言第283页
  和徐蘭生明府大镛見懷之作第283页
  春日懷故友張襄臣孝廉廷赞,哭之以詩第283-284页
  寄張杏史孝廉世光,山陰人,時将由津門南歸第284页
  天雄懷古八首第284-287页
  《蘆花四首》步陶凫薌太守用渔洋《秋柳》韻第287-288页
  秋意第288页
  秋色第288页
  秋聲第288页
  秋影第288页
  秋夢第288页
  丙申冬日将由大名返里門,留别凫薌先生第288-289页
  和陶壳薌先生《赠别》元韻第289-290页
  留别崔念堂同門,且訂明年為沽上之游第290页
  沙官村题壁懷吕完璞先生第290页
  北平懷古十首第290-293页
  入秋以来,先後得崔念堂、湯菊人来書,赋詩答之第293-294页
  鄉園第294页
  青石窪卽景第294页
  四月十五日,徐柳堂少府設筵於建昌城外之西嶺蔺若,卽席赋長句第294页
  由建昌營赴冷口關卽景第294-295页
  曉過蕭莊第295页
  赠别缪星池第295页
  余来北平忽忽雨载,去國離鄉之感無日不縈方寸。今當春暮,倍念家園,夜来不寐,枕上成長句四章。用當思舊之赋,藉抒懷抱而已第295-296页
  和沈東木詞《丈游偏凉汀》原韻,兼呈竇文甫太守第296页
  笸蘿嶺遇風第296页
  三月三日,重游遠香亭感懷舊友第296页
  一編第296-297页
  夷匪弃厦門,復陷定海。鎮将葛雲飛、鄭國鸿、王錫朋三公同日戰殁。八月十七日,贼陷鎮海,欽差大臣裕公謙殉節,纪事四首第297-298页
  重陽後九日,白酒青芻舆張敬葊廣文恕話别第298页
  题畫第298页
  秋日登草堂寺藏经樓第298-299页
  憶舊游寄李采仙雲楣第299页
  登城有感第299页
  聞同門崔曉林就養松江郡署,春日南行寄以長句第299页
  春詞第299-300页
  途中感柳絮第300页
  自北平山行,車中顛簸,不勝其苦。至潞河買舟赴津門,喜而有作第300页
  夜泊楊村第300页
  舟泊信安第300页
  上馬廟遇雨,舟中感懷作第300页
  獨游龍泉寺第300-301页
  甲辰三月十日,昌黎王葭塘明府、赣腾之廣文驰書招游水巖寺看花紀事六首第301-302页
  水巖寺第302页
  得月亭第302页
  病中雄吟第302-303页
附錄第303-312页
 一、傅記資料第303-305页
  1. 《天津縣新志·梅成棟傳》第303页
  3. 《績天津縣誌·梅成棟傳》第303-304页
  3. 《大清先哲畿辅傅·梅成棟傳》第304-305页
 二、各家序跋第305-312页
  (一) 《欲起竹間樓存稿》道光十二年刊(四卷本)所收序跋题詞第305-308页
  (二) 《欲起竹間樓存稿》(六卷本)天津志局橐刊本所收序跋第308-311页
  (三) 《燕南二俊詩钞》所收序跋题詞第311-312页
参考文献第312-315页
致谢第315-316页
攻讀學位其間發表論文的情況第316页

论文共3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怀民诗歌研究
下一篇:失衡的兔子--“兔子四部曲”的主体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