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1.3.1 污水处理厂废水组分的确定 | 第13-15页 |
| 1.3.2 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的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15页 |
| 1.3.3 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模型化及模拟过程 | 第15页 |
| 1.3.4 校正模型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的评价与优化 | 第15-16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2章 污水厂运行现状及分析 | 第17-23页 |
| 2.1 污水厂总体概况 | 第17-18页 |
| 2.2 污水厂的实际运行状况 | 第18-22页 |
| 2.2.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及分析 | 第18-19页 |
| 2.2.2 主要污染物削减程度的变化 | 第19-21页 |
| 2.2.3 污水厂电能和PAC的消耗 | 第21-22页 |
| 2.3 污水厂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BioWin模型的构建及校正 | 第23-44页 |
| 3.1 BioWin模型的介绍 | 第23-24页 |
| 3.2 目标污水厂模型的构建 | 第24-27页 |
| 3.2.1 污水厂建模步骤 | 第24-25页 |
| 3.2.2 污水厂平面布局 | 第25页 |
| 3.2.3 模型的数据输入 | 第25-27页 |
| 3.2.4 BioWin数学模型的调试 | 第27页 |
| 3.3 污水厂模型的校正 | 第27-36页 |
| 3.3.1 模型污水组分敏感性分析 | 第28-30页 |
| 3.3.2 模型污水组分敏感性分析 | 第30-36页 |
| 3.4 模型的模拟 | 第36-42页 |
| 3.4.1 稳态模拟 | 第36-38页 |
| 3.4.2 动态模拟 | 第38-42页 |
| 3.4.3 提高动态模拟精度的方法 | 第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污水厂工艺的运行优化 | 第44-53页 |
| 4.1 模型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 | 第44-47页 |
| 4.1.1 溶解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1.2 排泥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2 污水处理厂优化升级改造的实现 | 第47-51页 |
| 4.2.1 好氧池溶解氧调整 | 第47-48页 |
| 4.2.2 混合液回流比调整 | 第48-49页 |
| 4.2.3 排泥量调整 | 第49-5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模型评价标准及优化的效益分析 | 第53-57页 |
| 5.1 模型的评价标准 | 第53-54页 |
| 5.2 目标污水厂的优化方案 | 第54-55页 |
| 5.3 污水厂优化后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 第55-56页 |
| 5.3.1 环境效益 | 第55页 |
| 5.3.2 经济效益 | 第55-5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