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幸福感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1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1-22页
    1.1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第11-13页
        1.1.1 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提出第11页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国外研究第11-12页
        1.1.3 父母教养方式的国内研究第12-13页
    1.2 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第13-16页
        1.2.1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提出第13页
        1.2.2 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第13-14页
        1.2.3 主观幸福感的国内研究第14-16页
    1.3 心理弹性研究概述第16-18页
        1.3.1 心理弹性的理论提出第16-17页
        1.3.2 心理弹性的国外研究第17页
        1.3.3 心理弹性的国内研究第17-18页
    1.4 教养方式、幸福感、心理弹性三者关系研究概述第18-22页
        1.4.1 教养方式与幸福感二者的关系研究第18-19页
        1.4.2 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二者的关系研究第19-20页
        1.4.3 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二者的关系研究第20-22页
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2页
    2.2 研究内容与假设第22-23页
    2.3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4-27页
    3.1 研究对象及工具第24-25页
        3.1.1 研究对象第24页
        3.1.2 研究工具第24-25页
    3.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3.2.1 文献分析法第25-26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6页
        3.2.3 访谈法第26页
    3.3 施测及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4章 实证研究结果第27-43页
    4.1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第27-32页
        4.1.1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特点第27-28页
        4.1.2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第28-32页
    4.2 工科大学生幸福感的基本情况第32-36页
        4.2.1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特点第32-33页
        4.2.2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在口学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第33-36页
    4.3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第36-38页
        4.3.1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特点第36页
        4.3.2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人口学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第36-38页
    4.4 工科大学生教养方式、幸福感、心理弹性关系研究第38-39页
    4.5 父母教养方式对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第39-43页
        4.5.1 父亲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第39-41页
        4.5.2 母亲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第41-43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43-54页
    5.1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特点分析第43-46页
        5.1.1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4页
        5.1.2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4页
        5.1.3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区域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5.1.4 工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水平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5-46页
    5.2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特点分析第46-48页
        5.2.1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6-47页
        5.2.2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7页
        5.2.3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区域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7-48页
        5.2.4 工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维度的差异分析第48页
    5.3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特点分析第48-51页
        5.3.1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区域、是否独生维度差异分析第49-50页
        5.3.2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父母受教育水平维度的差异分析第50页
        5.3.3 工科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年级维度的差异分析第50-51页
    5.4 工科大学生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幸福感相关分析第51-52页
    5.5 工科大学生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幸福感回归分析第52-5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4-59页
    6.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6.3 政策与建议第56-59页
        6.3.1 注重不同学科学生心理发展独特性,提升心理辅导专业化意识第56页
        6.3.2 树立教养方式多元化与程度化意识,增强家庭教育科学性第56-57页
        6.3.3 关注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掘,培养学生自愈与抵御风险能力第57-58页
        6.3.4 教育要以时代潮流为导向,传统教育与媒体引导相融合,建构90 后大学生合理认知体系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附录第64-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聋人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心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和知觉负载对注意捕获效应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