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汽车尾气的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2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 第11-13页 |
1.1.3 治理汽车尾气的途径 | 第13-14页 |
1.2 三效催化剂 | 第14-15页 |
1.3 稀燃NO_x消除技术 | 第15-23页 |
1.3.1 NO直接分解技术 | 第15-16页 |
1.3.2 NO_x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 第16-17页 |
1.3.3 NO_x储存还原(NSR)技术 | 第17-23页 |
1.3.3.1 NSR催化剂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1.3.3.2 活性组分 | 第19-21页 |
1.3.3.3 储存组分 | 第21-23页 |
1.3.3.4 载体 | 第23页 |
1.4 类水滑石NSR催化剂 | 第23-27页 |
1.4.1 水滑石的结构和性质 | 第23-25页 |
1.4.2 不同Mg/Al比的类水滑石 | 第25-26页 |
1.4.3 类水滑石载体的NSR催化剂 | 第26-27页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7页 |
1.5.2 实验内容 | 第27-28页 |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1 原料和试剂 | 第29-3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2.2.1 等体体积浸渍法 | 第30页 |
2.2.2 共沉淀法 | 第30-31页 |
2.3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2.3.1 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31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 | 第31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 第31页 |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31页 |
2.3.5 K_2CO_3程序升温分解(CO_2-TPD)测试 | 第31-32页 |
2.3.6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试 | 第32页 |
2.3.7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测试 | 第32页 |
2.3.8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测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催化剂Mn-K_2CO_3/γ-Al_2O_3的NSR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催化剂制备 | 第33-34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3.2.2.1 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34页 |
3.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 | 第34页 |
3.2.2.3 K_2CO_3程序升温分解(CO_2-TPD)测试 | 第34页 |
3.2.2.4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试 | 第34页 |
3.2.2.5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测试 | 第34-35页 |
3.2.3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5页 |
3.2.3.1 NO_x储存性能测试 | 第35页 |
3.2.3.2 抗水抗CO_2性能测试 | 第35页 |
3.2.3.3 NO_x储存-还原性能测试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3.2 催化剂EXAFS表征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3.3 催化剂H_2-TPR表征结果分析 | 第38页 |
3.3.4 催化剂CO_2-TPD表征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4 活性测试结果 | 第40-43页 |
3.4.1 储存性能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3.4.2 储存-还原性能测试结果 | 第41-42页 |
3.4.3 抗水抗CO_2性能测试结果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催化剂Mn-K-CHT的NSR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6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46-47页 |
4.2.2.1 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46页 |
4.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 | 第46页 |
4.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 第46页 |
4.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46-47页 |
4.2.2.5 K_2CO_3程序升温分解(CO_2-TPD)测试 | 第47页 |
4.2.2.6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试 | 第47页 |
4.2.2.7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测试 | 第47页 |
4.2.2.8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测试 | 第47页 |
4.2.3 催化剂活性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4.2.3.1 NO_x储存性能测试 | 第47页 |
4.2.3.2 NO_x储存-还原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4.3.1 水滑石前驱体表征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2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分析 | 第49页 |
4.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3.4 催化剂CO_2-TPD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3.5 催化剂EXAFS表征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3.6 催化剂H_2-TPR表征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4 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 | 第55-58页 |
4.4.1 储存性能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4.4.2 储存-还原性能测试结果 | 第56-58页 |
4.5 反应机理探究 | 第58-60页 |
4.5.1 原位红外表征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2 反应机理模型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