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连续血压测量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4页 |
1.2.1 容积补偿法 | 第9-10页 |
1.2.2 动脉张力法 | 第10-12页 |
1.2.3 超声法 | 第12-13页 |
1.2.4 基于脉搏波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连续血压测量理论 | 第16-30页 |
2.1 血压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1.1 动脉血压的形成 | 第16页 |
2.1.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第16-18页 |
2.2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连续血压测量理论 | 第18-22页 |
2.2.1 脉搏波的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2.2.2 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压的关系 | 第19-22页 |
2.3 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测量原理 | 第22-29页 |
2.3.1 心电的形成与特点 | 第22-25页 |
2.3.2 心电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测量 | 第25-26页 |
2.3.3 光电容积描记法的原理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 | 第30-40页 |
3.1 心电信号特征点的识别 | 第30-36页 |
3.1.1 心电信号波形的预处理 | 第30-35页 |
3.1.2 心电信号的特征点识别 | 第35-36页 |
3.2 脉搏波信号特征点的识别 | 第36-38页 |
3.2.1 脉搏波信号波形的预处理 | 第36-38页 |
3.2.2 脉搏波信号的特征点识别 | 第38页 |
3.3 连续血压的计算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连续血压监测仪器的设计 | 第40-53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4.2 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41-46页 |
4.2.1 主控模块的设计 | 第41-42页 |
4.2.2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2-43页 |
4.2.3 光电脉搏波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3-46页 |
4.3 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46-51页 |
4.3.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4.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7-49页 |
4.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53-60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53-55页 |
5.1.1 实验对象与实验设备 | 第53页 |
5.1.2 血压与PTT的测量方法 | 第53-54页 |
5.1.3 实验流程 | 第54-55页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2.1 直线拟合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2.2 PTT估算血压的误差分析 | 第56-57页 |
5.2.3 一周以后重复校准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