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 | 第10-11页 |
1.1.2 国内教师教育改革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1.3.2 比较研究法 | 第13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2.1 卓越化学教师 | 第14页 |
2.2 职前教师教育 | 第14-15页 |
2.3 课程设置 | 第15-18页 |
第3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3.1 国外实施现状 | 第19-21页 |
3.1.1 美国 | 第19-20页 |
3.1.2 英国 | 第20页 |
3.1.3 法国 | 第20页 |
3.1.4 德国 | 第20-21页 |
3.1.5 小结 | 第21页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3.2.1 国外卓越教师培养经验的介绍 | 第21-22页 |
3.2.2 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 | 第22-23页 |
3.2.3 卓越教师培养的着眼点与实施路径 | 第23-25页 |
3.2.4 不同学科的卓越教师培养研究 | 第25页 |
3.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4.1 科学教育范式的转变 | 第26-27页 |
4.2 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27-30页 |
第5章 课程设置的现实依据 | 第30-36页 |
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 第30页 |
5.2 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 第30-34页 |
5.2.1 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第30-31页 |
5.2.2 课程结构重视基础性,追求多样性和选择性 | 第31页 |
5.2.3 课程内容注重(化学)科学素养的具现化 | 第31-32页 |
5.2.4 课程实施提倡增加地方、学校、教师的自主权 | 第32-33页 |
5.2.5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 第33页 |
5.2.6 课程评价趋向多元化,强调过程性、发展性 | 第33-34页 |
5.3 化学课程标准对卓越化学教师培养的启示 | 第34-35页 |
5.4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简介 | 第35页 |
5.5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卓越化学教师培养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6章 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 | 第36-62页 |
6.1 部分高等院校化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对比 | 第36-52页 |
6.1.1 培养目标对比 | 第37-39页 |
6.1.2 课程结构对比 | 第39-45页 |
6.1.3 课程内容对比 | 第45-52页 |
6.2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调查 | 第52-62页 |
6.2.1 调查对象 | 第52-53页 |
6.2.2 问卷设计 | 第53页 |
6.2.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53-54页 |
6.2.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4-62页 |
第7章 课程设置的初步建构 | 第62-72页 |
7.1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第62-64页 |
7.1.1 专业性与专一性原则 | 第62页 |
7.1.2 适应性与发展性相协调原则 | 第62-63页 |
7.1.3 学术性与师范性相融合原则 | 第63-64页 |
7.1.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64页 |
7.2 课程设置的目标 | 第64页 |
7.3 课程设置的具体构想 | 第64-70页 |
7.3.1 教育信念与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 第64-65页 |
7.3.2 学科专业类课程与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 第65-69页 |
7.3.3 教育专业课程与化学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 第69-70页 |
7.4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