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残疾人就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残疾人 | 第17页 |
二、残疾人就业 | 第17页 |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一、人道主义理论 | 第18页 |
二、社会排斥理论 | 第18-19页 |
三、新残疾人观 | 第19-20页 |
四、马克思主义残疾人社会保障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福建省残疾人就业现状及问题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福建省残疾人就业现状 | 第21-24页 |
一、福建省残疾人人口状况 | 第21-22页 |
二、福建省残疾人就业状况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福建省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基于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24-29页 |
一、残疾人就业比率偏低 | 第25页 |
二、残疾人就业层次较低 | 第25-26页 |
三、残疾人就业形式单一 | 第26-27页 |
四、残疾人收入及生活水平偏低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福建省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残疾人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较差 | 第29-30页 |
二、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偏低 | 第30-31页 |
三、残疾人的心理素质较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社会和组织方面的原因 | 第32-34页 |
一、社会存在残疾人排斥和歧视 | 第32-33页 |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第33页 |
三、残疾人就业信息不通畅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政府方面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福利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 第34-35页 |
二、按比例就业成效不足 | 第35页 |
三、残疾人保障水平偏低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成功经验 | 第37-40页 |
一、瑞典 | 第37-38页 |
二、德国 | 第38页 |
三、美国 | 第38-39页 |
四、日本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及培训服务 | 第40-41页 |
二、制定并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页 |
三、强化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中的主体责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促进福建省残疾人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增强残疾人的身心素质及能力 | 第43-45页 |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 | 第43页 |
二、加大残疾人教育及培训,提高残疾人自身能力 | 第43-44页 |
三、培养残疾人自我意识,增强残疾人就业自信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水平 | 第45-47页 |
一、加大宣传新残疾人观,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 | 第45-46页 |
二、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 第46页 |
三、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加大政府对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及保障 | 第47-51页 |
一、推进福利企业改革,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 第47-48页 |
二、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 | 第48页 |
三、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缓解残疾人就业压力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7页 |
附录2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