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受荷性状模型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3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项目的工程背景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9页 |
| ·单桩水平受荷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单桩扭转受荷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 第16-22页 |
| ·群桩水平受荷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群桩扭转性状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2 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模型试验 | 第31-54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试验概况 | 第31-45页 |
| ·试验模型槽 | 第31页 |
| ·试验桩的制备 | 第31-35页 |
| ·地基制备 | 第35-42页 |
| ·打桩 | 第42-43页 |
| ·群桩的制作 | 第43-45页 |
| ·试验内容 | 第45-52页 |
|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第45-47页 |
| ·单桩扭转静载试验 | 第47-48页 |
| ·钢管桩群桩水平偏心静载试验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3 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71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单桩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 ·单桩扭转静载试验结果 | 第55页 |
| ·群桩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 第55-59页 |
| ·群桩桩头内力分配规律 | 第59-65页 |
| ·桩头剪力 | 第59-60页 |
| ·桩头弯矩 | 第60-63页 |
| ·桩头剪力分配规律 | 第63页 |
| ·桩头剪力与扭矩对总扭矩的贡献 | 第63-65页 |
| ·水平荷载和扭矩荷载的耦合效应分析 | 第65-66页 |
| ·水平荷载对桩扭转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扭矩荷载对桩水平响应的影响 | 第66页 |
| ·群桩中各基桩位移方向不同于剪力方向的原因分析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4 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模型试验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71-83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计算模型综述 | 第71页 |
| ·基本计算参数取值与单桩试验计算分析 | 第71-73页 |
| ·群桩水平受荷计算中P乘子的设置方法 | 第73页 |
| ·群桩水平偏心受荷计算分析 | 第73-81页 |
| ·不考虑群桩效应的群桩水平偏心试验计算分析 | 第73-77页 |
| ·传统p乘子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77-78页 |
| ·按照水平加载群桩设置p乘子后的计算分析 | 第78-79页 |
| ·p乘子取值的修正方法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5 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的设计计算方法 | 第83-87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水平偏心荷载下群桩问题中承台的受力分析 | 第83-85页 |
| ·水平刚度的确定方法 | 第85页 |
| ·扭转刚度的确定方法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7-89页 |
|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情况 | 第92页 |
| 作者简历 | 第92页 |
| 硕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