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减振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1.1.1 减振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0页 |
1.1.2 传统减振器的分类 | 第10-11页 |
1.1.3 智能材料和新型减振技术 | 第11-12页 |
1.2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特点及应用 | 第12-16页 |
1.2.1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2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模式 | 第13-14页 |
1.2.3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磁流变液减振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1.4.1 磁流变液材料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 第19页 |
1.4.2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磁路设计问题 | 第19页 |
1.5 论文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磁流变液和磁流变效应 | 第21-32页 |
2.1 磁流体概述 | 第21页 |
2.2 磁流变液的简介 | 第21-23页 |
2.2.1 磁流变液的定义 | 第21页 |
2.2.2 磁流变液的原理和机理 | 第21-22页 |
2.2.3 磁流变液满足的指标 | 第22-23页 |
2.3 磁流变液的性能 | 第23页 |
2.4 磁流变液的制备 | 第23-29页 |
2.4.1 磁流变液的组成和分类 | 第23-28页 |
2.4.2 磁流变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2.5 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 | 第29-30页 |
2.6 磁流变液的本构关系 | 第30-32页 |
3 磁流变液相分离的蒙特卡罗模拟 | 第32-39页 |
3.1 磁流变液颗粒间相互作用能的Ewald求和 | 第32-34页 |
3.2 磁流变液相分离的Monte Carlo模拟 | 第34-39页 |
4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理论设计 | 第39-46页 |
4.1 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 第39-42页 |
4.1.1 减振器的力学模型描述 | 第39-40页 |
4.1.2 控制电流与减振器阻尼力的关系 | 第40-42页 |
4.2 磁流变减振器磁路设计 | 第42-43页 |
4.3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的影响参数 | 第43-44页 |
4.4 减振器设计及分析 | 第44-46页 |
5 磁流变减振器的实验设计 | 第46-56页 |
5.1 减振器的设计 | 第46-49页 |
5.1.1 线圈及磁场的设计 | 第46-49页 |
5.2 减振台的设计和制作 | 第49-50页 |
5.3 线圈电磁场的模拟与计算 | 第50-56页 |
5.3.1 线圈磁场的磁粉检测 | 第50页 |
5.3.2 线圈电流密度分布 | 第50-54页 |
5.3.3 线圈磁场计算模拟 | 第54-56页 |
6 减振器样品测试 | 第56-64页 |
6.1 主要仪器说明 | 第56-57页 |
6.1.1 KS103超声波测试模块 | 第56页 |
6.1.2 KS10R的介绍 | 第56-57页 |
6.1.3 KS10R驱动程序及测试软件 | 第57页 |
6.2 实验检测部分 | 第57-58页 |
6.2.1 检测目的 | 第57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6.2.3 实验步骤 | 第58页 |
6.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8-64页 |
6.3.1 实验数据 | 第58页 |
6.3.2 气体减振器实验数据处理 | 第58-61页 |
6.3.3 磁流变减振器实验数据处理 | 第61-64页 |
7 结论 | 第64-65页 |
7.1 结论 | 第64页 |
7.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1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