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生命周期中的母女关系--基于符号互动论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20页 |
| ·选题缘由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 | 第10-13页 |
| ·关于婚恋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重要他人 | 第14-15页 |
| ·重要事件 | 第15页 |
| ·恋爱生命周期 | 第15页 |
| ·研究视角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对象选取 | 第18页 |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18-19页 |
| ·资料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第2章 母女关系与恋爱情境 | 第20-28页 |
| ·女儿眼中的母亲:作为重要他人的母亲 | 第20-21页 |
| ·母亲眼中的女儿:作为自我之镜的女儿 | 第21-22页 |
| ·恋爱:母女关系的重要事件 | 第22-28页 |
| ·青春期:母女关系的新舞台 | 第22-25页 |
| ·恋爱:母女关系的转机 | 第25-28页 |
| 第3章 恋爱生命周期中母女关系的过程分析 | 第28-41页 |
| ·朦胧期 | 第28页 |
| ·潜伏期 | 第28-30页 |
| ·公开期 | 第30-39页 |
| ·恋爱被认可情况下的母女关系 | 第30-32页 |
| ·恋爱未被认可情况下的母女关系 | 第32-39页 |
| ·结束期 | 第39-41页 |
| ·走向婚姻的恋爱 | 第39页 |
| ·走向分手的恋爱 | 第39-41页 |
| 第4章 恋爱生命周期中母女关系的其他情境 | 第41-45页 |
| ·不应忽视的他者:父亲 | 第41-42页 |
| ·作为首属群体的家庭 | 第42-43页 |
| ·文化:社会大舞台 | 第43-45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一 | 第50-51页 |
| 附录二 | 第51-53页 |
| 卷内备考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