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17页 |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4-15页 |
·地域文化 | 第15-16页 |
·古蜀文化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国内外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与实践 | 第17-22页 |
·国内外关于景观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3 古蜀文化认知 | 第23-32页 |
·关于古蜀文化的限定 | 第23-24页 |
·古蜀文化分期 | 第24-25页 |
·宝墩文化时期 | 第24页 |
·三星堆文化时期 | 第24-25页 |
·十二桥文化时期 | 第25页 |
·古蜀文化主轴 | 第25-28页 |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文明 | 第25-26页 |
·从采集文化到农耕文化 | 第26-27页 |
·水之大治 | 第27-28页 |
·古蜀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 | 第28-31页 |
·内在文化因子 | 第28-29页 |
·外在文化联接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古蜀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内的表达策略 | 第32-38页 |
·古蜀文化的选择 | 第32-33页 |
·表达原则 | 第33-34页 |
·尊重地域文化的原真性 | 第33-34页 |
·把握地域文化的时代性 | 第34页 |
·保证文脉的完整性 | 第34页 |
·表达手法 | 第34-38页 |
·保留 | 第34-35页 |
·再现 | 第35-36页 |
·隐喻 | 第36页 |
·象征 | 第36-37页 |
·抽象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5 案例实践——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郫县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 第38-56页 |
·项目背景 | 第38-40页 |
·关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简介 | 第38-39页 |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文态表达 | 第39-40页 |
·古蜀文化在环城生态区郫县片区的表达实践 | 第40-56页 |
·项目概况 | 第40页 |
·项目理解 | 第40-46页 |
·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 第46-47页 |
·古蜀文化在规划层面的表达 | 第47-51页 |
·古蜀文化在设计层面的表达 | 第51-56页 |
6 总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