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依据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国外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研究重难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概述 | 第16-20页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16-18页 |
·价值观 | 第16-17页 |
·价值观教育 | 第17-18页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3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 第20-26页 |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历程 | 第20-22页 |
·1978年至1989年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教育内容的复苏和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1990年至2002年: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为核心,凸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主要内容的巩固加强阶段 | 第21页 |
·2002年至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22-26页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 第22-23页 |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 第23-24页 |
·坚持以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 | 第24-26页 |
4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教育目标疏漏,忽视个体需求 | 第26-27页 |
·教育内容保守,亟需与时俱进 | 第27-28页 |
·教育主体弱化,缺乏以人为本 | 第28-29页 |
·教育方式单调,途径创新不足 | 第29-30页 |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 | 第30-32页 |
·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 | 第32页 |
·现代传媒手段和网络技术的冲击 | 第32-34页 |
5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 第34-44页 |
·系统化制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 | 第34-35页 |
·教育目标要体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 第34-35页 |
·教育目标要体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 | 第35页 |
·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 第35-37页 |
·教育内容的设计和传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 | 第35-36页 |
·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 第36-37页 |
·充分调动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动性 | 第37-38页 |
·建立互动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 第37-38页 |
·教学并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8页 |
·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 | 第38-44页 |
·借鉴国内外合理经验,构建价值观教育新模式 | 第38-39页 |
·有效利用榜样示范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 第39-40页 |
·发挥校园文化的桥头堡作用,丰富价值观教育载体 | 第40-41页 |
·探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契合点,形成教育合力 | 第41-42页 |
·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功能,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网络新阵地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