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0页
 一、研究意义第7页
  (一)理论意义第7页
  (二)现实意义第7页
 二、研究目标第7-8页
 三、研究现状第8-9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8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四、研究方法第9页
 五、创新之处第9-10页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历史背景第10-13页
 一、阶级对立裹挟下社会矛盾的激烈第10-11页
 二、资本逻辑支配下世界市场的形成第11-12页
 三、技术理性旨归下自然与人的变化第12-13页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人与自然的关系第13-22页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第13-16页
  (一)自在的自然第13-14页
  (二)人化的自然第14-15页
  (三)人的自然化第15-16页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物质交换第16-20页
  (一)物质交换的内涵第16-17页
  (二)物质交换的形态第17-20页
 三、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中介:劳动第20-22页
  (一)人既是“经济人”又是“生态人”第20-21页
  (二)人的劳动既有“经济性”又有“生态性”第21-22页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批判对象:资本主义第22-33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异化第22-25页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焦点:人的自然力第22-23页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状态:征服与报复第23-25页
 二、资本主义社会物质交换的形态:物对人的束缚第25-29页
  (一)对物的占有形式:私有制第25-27页
  (二)对物的使用方式:消费异化第27-29页
 三、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实质:资本剥削下的异化劳动第29-33页
  (一)异化劳动下自然生产力的退变第29-31页
  (二)异化劳动下社会生产力的畸变第31-33页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旨归:社会主义第33-43页
 一、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第33-35页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基础:客观自然第33-34页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状态:尊重与回馈第34-35页
 二、社会主义社会物质交换的形态:人对物的自由第35-40页
  (一)对物的占有形式:公有制第35-38页
  (二)对物的使用方式:循环利用第38-40页
 三、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实质:全面生产下的自由劳动第40-43页
  (一)自由劳动下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共同进步第40-41页
  (二)自由劳动下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协调统一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马克思主义两种认识视角的研究--价值和符号的维度
下一篇:马克思与沃伦斯坦国际交换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