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7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二)公私合作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非营利组织(NPO)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系统原理理论 | 第13-14页 |
(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及非营利组织失灵理论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烟台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 第17-29页 |
一、问卷调查结果 | 第17-24页 |
(一)企业主对社会保险重视程度、职工维权意识普遍较高 | 第17-19页 |
(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经办模式受到广泛欢迎 | 第19-20页 |
(三)社保专管员对社保政策及流程培训呼声较高 | 第20-21页 |
(四)“咨询难”超越“办事难”,成经办服务供给“软肋” | 第21-22页 |
(五)经办机构信息化咨询渠道缺失,“同行交流”作用凸显 | 第22-24页 |
二、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系统的必然性 | 第24-29页 |
(一)政府顶层设计及政策规划具有鲜明导向 | 第24-26页 |
(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实施顾客需求导向的必然途径 | 第26-27页 |
(三)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烟台市社保经办服务各环节中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参与概况 | 第29-34页 |
一、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概况 | 第29-30页 |
(一)人员编制及职责定位 | 第29页 |
(二)科室设置及服务模式 | 第29-30页 |
二、各单元中各类组织参与基本状况梳理 | 第30-34页 |
(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供给中公共与私人伙伴关系(PPP)的界定 . 24(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供给子模块的界定 | 第30-31页 |
(三)各类组织参与况概况 | 第31-32页 |
(四)各类组织参与的能动性分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烟台市经办服务供给中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状况分析 | 第34-41页 |
一、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状况分析 | 第34-39页 |
(一)政策宣传、咨询、查询环节 | 第34-36页 |
(二)用人单位及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环节 | 第36-38页 |
(三)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一票征缴) | 第38-39页 |
二、合作模式分类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经办服务系统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 第41-49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41-44页 |
(一)对经办服务压力来源缺乏科学认知和分类 | 第41页 |
(二)对公私合作仍存在认识盲区或误区 | 第41-42页 |
(三)经办业务“孤岛”林立、碎片化严重 | 第42页 |
(四)服务对象需求及满意度反馈机制缺失 | 第42-43页 |
(五)业务单元(流程)再造动力不足 | 第43页 |
(六)经费保障不足与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并存 | 第43-44页 |
二、合作前提与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一)合作的前提 | 第44-45页 |
(二)合作的基本原则 | 第45页 |
三、合理化建议 | 第45-49页 |
(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独立设置 | 第46页 |
(二)社保经办机构去行政化,经费自基金中扣除 | 第46-47页 |
(三)经办人员“行政型”转向“专家型” | 第47页 |
(四)打造核心业务流程及传感反馈机制 | 第47-48页 |
(五)加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及协作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