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土壤采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采样条带 | 第13页 |
·采样单元 | 第13页 |
·采样点 | 第13-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样点定位 | 第14页 |
·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 | 第14-15页 |
·剖面规格 | 第14页 |
·挖掘工具 | 第14-15页 |
·挖掘工艺 | 第15页 |
·剖面观测 | 第15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5-16页 |
·取样工艺 | 第15-16页 |
·样品编号 | 第16页 |
·样品处理 | 第16页 |
·测定方法 | 第16页 |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7-57页 |
·后寨河流域现状 | 第17-21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土壤 | 第18-19页 |
·植被 | 第19-20页 |
·岩性 | 第20页 |
·土地利用 | 第20-2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1页 |
·后寨河流域空间异质性研究 | 第21-39页 |
·样带空间异质性 | 第21-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3页 |
·上游 | 第21-22页 |
·中游 | 第22-23页 |
·下游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24页 |
·上游 | 第23-24页 |
·中游 | 第24页 |
·下游 | 第24页 |
·植被 | 第24-25页 |
·上游 | 第24页 |
·中游 | 第24-25页 |
·下游 | 第25页 |
·土地利用 | 第25页 |
·上游 | 第25页 |
·中游 | 第25页 |
·下游 | 第25页 |
·岩石裸露率 | 第25-26页 |
·采样单元空间异质性 | 第26-29页 |
·坡位 | 第27页 |
·坡向 | 第27-28页 |
·坡度 | 第28页 |
·小生境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 | 第29页 |
·样点空间异质性 | 第29-35页 |
·剖面层次 | 第29-30页 |
·土层厚度 | 第30-31页 |
·石砾含量 | 第31页 |
·土壤颜色 | 第31-32页 |
·结构和质地 | 第32页 |
·干湿度和松紧度 | 第32-33页 |
·根系和土壤动物 | 第33-34页 |
·侵入体和新生体 | 第34-35页 |
·流域尺度土壤水平空间异质性 | 第35-37页 |
·土壤类型 | 第35页 |
·分布面积 | 第35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35-36页 |
·土壤厚度 | 第36-37页 |
·土壤容重 | 第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研究 | 第39-57页 |
·基于“土壤类型法”的估算研究 | 第39-47页 |
·指标变异性分析 | 第39-41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39-40页 |
·土壤容重 | 第40-41页 |
·土壤厚度 | 第41页 |
·计算指标取值对估算结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计算指标取值区间 | 第41-42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42-43页 |
·计算公式优化与计算模式 | 第43-46页 |
·公式优化 | 第43-45页 |
·计算模式 | 第45页 |
·传统方法估算与优化结果 | 第45-46页 |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46-47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47页 |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法”的估算研究 | 第47-51页 |
·指标变异性分析 | 第47-49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47-48页 |
·土壤容重 | 第48-49页 |
·传统方法估算与优化结果 | 第49页 |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49-50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50-51页 |
·基于“坡向法”的估算研究 | 第51-54页 |
·指标变异性分析 | 第51-52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51-52页 |
·土壤容重 | 第52页 |
·传统方法估算与优化结果 | 第52-53页 |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53-54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54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计算因子 | 第54-55页 |
·自然因素 | 第55页 |
·估算方法 | 第55-5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6-57页 |
5 讨论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7 建议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