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信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研究--以丁丁贷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有效市场假说和新金融学理论 | 第20-2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国内外研究分析总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P2P主要模式风险管理比较 | 第25-32页 |
·P2P主要模式简介 | 第25-27页 |
·无抵押无担保模式 | 第25页 |
·无抵押有担保模式 | 第25-26页 |
·无抵押有担保模式 | 第26-27页 |
·有抵押有担保模式 | 第27页 |
·主要风险来源比较 | 第27-30页 |
·技术风险 | 第27-28页 |
·中介风险 | 第28-29页 |
·担保与关联风险 | 第29页 |
·非法集资的风险 | 第29页 |
·流动性及证券化风险 | 第29-30页 |
·主要风险管理措施比较 | 第30-32页 |
·用户验证 | 第30页 |
·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 | 第30-31页 |
·还款保障制度 | 第31页 |
·本金保障制度 | 第31-32页 |
第4章 丁丁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丁丁贷简介 | 第32-33页 |
·丁丁贷经营范围及产品介绍 | 第33-34页 |
·丁丁贷平台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公司定位不明,生存环境尴尬 | 第35页 |
·融资困难,后续发展资金难以保证 | 第35-36页 |
·贷款风险大,盈利能力明显不足 | 第36-37页 |
·内部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7页 |
·用户信用差,贷款风险大 | 第37-38页 |
·外部监管不足,经营缺乏安全性 | 第38页 |
·丁丁贷平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风险管理机构设置有名无实 | 第38页 |
·缺乏贷款风险、公司风险预警环节 | 第38-39页 |
·缺乏用户信用评分分级制度 | 第39页 |
·缺少权力相互制衡机制 | 第39页 |
·丁丁贷平台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整体社会环境对信贷行业的影响 | 第39-41页 |
·内部治理机制不合理加大信贷风险因素 | 第41-42页 |
第5章 完善P2P网络信贷平台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 | 第42-55页 |
·制定科学全面的调查审批流程 | 第42-47页 |
·调查阶段 | 第42-47页 |
·审批阶段 | 第47页 |
·建立常规化贷后检查机制 | 第47-48页 |
·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 | 第48-51页 |
·突出制度的因素 | 第48-49页 |
·突出人的因素 | 第49-50页 |
·突出信息管理的因素 | 第50页 |
·突出经营方式因素 | 第50-51页 |
·完善P2P网络信贷平台的外部第三方服务体系 | 第51-55页 |
·第三方网站认证体系 | 第52页 |
·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 | 第52-53页 |
·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 | 第53页 |
·第三方担保机构 | 第53-54页 |
·第三方门户网站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