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23页 |
·溶质关联状态和分类 | 第16-17页 |
·溶质关联状态的重要性 | 第17-21页 |
·纳米受限空间导致的新现象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概述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介绍 | 第27-43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介绍 | 第28-41页 |
·什么是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8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分子动力学的流程 | 第29页 |
·力场的描述 | 第29-34页 |
·成键相互作用 | 第29-31页 |
·非成键相互作用 | 第31-34页 |
·蛙跳算法 | 第34页 |
·控温算法 | 第34-37页 |
·Berendsen 控温方法 | 第34-36页 |
·Velocity-rescale 控温方法 | 第36页 |
·Nose-Hoover 控温方法 | 第36-37页 |
·压力控制方法 | 第37-38页 |
·Berendsen 控压方法 | 第37-38页 |
·Parrinello-Rahman 控压方法 | 第38页 |
·色散修正 | 第38-41页 |
·能量项的修正 | 第39-40页 |
·位力和压力修正 | 第40-41页 |
·水模型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受限空间中的双亲分子的自组装理论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非受限空间中团簇的吉布斯自由能 | 第43-49页 |
·经典成核理论 | 第43-44页 |
·Chandler 的自组装团簇理论 | 第44-46页 |
·我们给出的团簇吉布斯自由能 | 第46-49页 |
·受限空间中双亲分子的吉布斯自由能 | 第49-51页 |
·受限空间效应的再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纳米受限空间中双亲分子溶液的相变 | 第53-78页 |
·引言 | 第53页 |
·受限空间戊醇,己醇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53-65页 |
·受限空间中戊醇分子的动力学过程 | 第53-62页 |
·系统介绍 | 第53-54页 |
·模拟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团簇识别方法介绍 | 第55页 |
·不同溶质数目下的溶质关联现象 | 第55-58页 |
·聚集态中团簇的结构描述 | 第58-60页 |
·分散态的性质 | 第60-62页 |
·溶质的局域浓度分布 | 第60-61页 |
·溶质周围水分子的密度分布 | 第61-62页 |
·受限空间中己醇分子的动力学过程 | 第62页 |
·受限空间的尺度效应 | 第62-65页 |
·受限空间戊醇,己醇溶液相变的理论解释 | 第65-78页 |
·理论与模拟的对接方法介绍 | 第65-67页 |
·戊醇分子理论与模拟的对接 | 第67-75页 |
·戊醇分子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67-68页 |
·戊醇分子理论拟合曲线 | 第68-69页 |
·不同关联状态的自由能图 | 第69-71页 |
·理论曲线对于参数的敏感性 | 第71-72页 |
·理论模型在其它体积下的预测 | 第72-75页 |
·己醇分子理论与模拟的对接 | 第75-78页 |
·己醇分子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75-76页 |
·己醇分子理论拟合曲线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纳米受限双亲分子自组装理论向宏观情况的推广和验证 | 第78-85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界成核数目和成核能垒 | 第78-79页 |
·我们的双亲分自组装理论向宏观情况的推广 | 第79-85页 |
·醇类分子临界成核数目和成核能垒的预测 | 第79-85页 |
·醇类分子的相关参数求解 | 第79-83页 |
·醇类分子临界成核数目的成核能垒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双亲分子团簇识别方法的比较 | 第85-93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四种双亲分子团簇判据的比较 | 第86-91页 |
·模拟方法介绍 | 第8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6-91页 |
·四种团簇法则的总结和评估 | 第91-9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7页 |
·内容提要 | 第93-94页 |
·论文结论 | 第94-96页 |
·工作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已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7页 |
待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