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CT第5-7页
缩略词表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鼠伤寒沙门氏菌概述第12-16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原学研究进展第13-14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4-15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诊断方法及预防治疗第15-16页
 2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及疫苗载体研究进展第16-21页
   ·减毒沙门氏菌感染细胞机制第16-17页
   ·传统的重组沙门氏菌减毒株的构建第17-18页
   ·构建重组沙门氏菌减毒株的新战略第18-21页
     ·糖依赖性合成LPS O-抗原或LPS核心的部件会导致其在体内表型的延迟表达第19-20页
     ·通过脂质A的减毒,获得又安全又具有免疫原性的疫苗第20-21页
 3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研究进展第21-23页
第二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第23-41页
 1 目的和意义第23页
 2 材料第23-25页
   ·菌株和质粒第23页
   ·主要试剂第23页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3-25页
     ·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3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试剂第23-24页
     ·SDS-PAGE相关试剂第24-25页
     ·Westren-blot相关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第25页
 3 实验方法第25-35页
   ·rfbN基因左右同源臂的克隆与鉴定第26-28页
     ·引物设计第26页
     ·rfbN基因左右同源臂的扩增第26-27页
     ·PCR产物鉴定第27页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27页
     ·rfbN基因左右同源臂的融合第27-28页
   ·重组自杀性质粒pYA4286-△rfbN的构建第28-30页
     ·rfbN基因左右同源臂融合片段的加A反应第28页
     ·质粒pYA4286的提取、酶切与回收第28页
     ·rfbN基因左右同源臂融合加A片段与质粒pYA4286酶切片段的连接第28-29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29页
     ·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的PCR鉴定第29-30页
   ·UK-1 rfbN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第30-31页
     ·利用自杀性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UK-1 rfbN基因缺失株第30-31页
   ·rfbN基因缺失株LPS图谱构建第31-32页
     ·样品处理第31页
     ·SDS-PAGE第31-32页
     ·银染第32页
   ·rfbN缺失株的回补第32-35页
     ·回补重组质粒15a-rfbN的构建第32-34页
     ·重组质粒15a-rfbN转化△rfbN缺失株第34页
     ·回补株LPS图谱的构建第34-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rfbN左右同源臂的扩增第35页
   ·构建重组质粒pYA4286-△rfbN第35-36页
   ·rfbN基因缺失株的筛选和鉴定第36-37页
   ·回补重组质粒15a-rfbN的构建第37-38页
   ·rfbN基因缺失回补株的筛选和鉴定第38-39页
 5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阿拉伯糖调控rfbN基因表达延迟减毒株的构建第41-53页
 1 目的和意义第41页
 2 材料第41页
   ·菌株和质粒第41页
   ·主要试剂第41页
 3 实验方法第41-47页
   ·重组质粒pYA3700-rfbN的构建第42-44页
     ·引物设计第42页
     ·rfbN基因的PCR扩增与回收第42-43页
     ·质粒pYA3700的提取及质粒pYA3700、rfbN基因的酶切与回收第43页
     ·pYA3700质粒和rfbN基因酶切片段的连接第43页
     ·pYA3700-rfbN连接产物转化E.coli c7232第43页
     ·pYA3700-rfbN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的菌落PCR鉴定第43-44页
   ·重组自杀性质粒pYA4286-△pagL-TT araC P_(BAD)rfbN的构建第44-46页
     ·引物设计第44页
     ·TT araC P_(BAD)rfbN片段的扩增第44-45页
     ·TT araC P_(BAD)rfbN的扩增片段和pYA4286-△pagL质粒的酶切及连接第45页
     ·TT araC P_(BAD)rfbN扩增片段和pYA4286-△pagL质粒连接产物转化E.colic7232第45页
     ·重组自杀性质粒pYA4286-△pagL-TT araC P_(BAD)rfbN阳性转化子的菌落PCR鉴定第45-46页
   ·△rfbN△ pagL::TT araC P_(BAD)rfbN突变株的构建第46页
   ·△rfbN△ pagL::TT araC P_(BAD)rfbN突变株LPS图谱构建第46-47页
   ·Western blot检测△rfbN△pagL::TT araC P_(BAD)rfbN突变株的LPS第4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重组质粒pYA3700-rfbN的构建第47-48页
   ·重组自杀性质粒pYA4286-△pagL-TT araC P_(BAD)rfbN的构建第48-49页
   ·△rfbN△ pagL::TT araC P_(BAD)rfbN突变株的构建第49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UK-1 rfbN基因突变株LPS图谱的构建第49-50页
 5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53-63页
 1 目的和意义第53页
 2 材料第53-54页
   ·试剂、细胞和实验动物第53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53页
   ·主要仪器第53-54页
 3 实验方法第54-56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4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运动性第54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第54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毒力测定第54-55页
     ·测定突变株CFU第54-55页
     ·接种第55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bfN基因突变株粘附力与侵袭力测定第55-56页
 4 结果分析第56-61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6-57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运动性第57-58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第58-59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毒力测定第59-60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rfbN基因突变株粘附力和入侵力的测定第60-61页
 5 讨论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鼠伤寒沙门氏菌多种全局调控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比较
下一篇:TRAIL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