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德国信贷领域夫妻之间保证合同无效情形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4页
第一章 德国民法中关于违反善良风俗的规定第14-17页
 一、“善良风俗”规定功能与目的第14页
 二、司法实践中的判断规则第14-16页
 三、夫妻之间保证无效与“善良风俗”之间的联系第16-17页
第二章 德国法上的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第17-31页
 一、德国法上的夫妻之间保证制度第17-22页
  (一) 德国夫妻之间保证的概念及建立第17-18页
  (二) 夫妻之间保证制度中的利益失衡第18-22页
 二、夫妻之间保证无效案例类型的形成第22-25页
  (一) 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价值理念转换第22-23页
  (二) 联邦法院对于夫妻之间保证无效认定的争议第23-24页
  (三) 夫妻之间保证无效案例类型的最终形成第24-25页
 三、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在实务中的判定标准第25-31页
  (一) 保证责任远远超过保证人的经济支付能力第26-27页
  (二) 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亲密的情感牵连第27-28页
  (三) 保证人未从保证债务中获得个人经济利益第28-31页
第三章 我国民法中关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规定第31-35页
 一、公序良俗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规定第31-32页
 二、公序良俗原则在我国司法上的适用第32-33页
 三、国内学者对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化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构建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可行性探讨第35-44页
 一、我国保证合同相关立法的现状分析第35-37页
  (一) 我国信贷领域中的夫妻之间保证第35页
  (二) 我国保证相关法律立法的价值导向第35-36页
  (三) 我国担保法认定保证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第36-37页
 二、构建我国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现实障碍第37-38页
  (一) 构建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文化障碍第37-38页
  (二) 构建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法律障碍第38页
 三、构建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现实需要第38-40页
  (一) 运用公序良俗确定夫妻之间保证无效的必要性第38-39页
  (二) 运用公序良俗确定夫妻之间保证无效的可能性第39-40页
 四、我国夫妻之间保证无效制度的构建第40-44页
  (一) 运用现代民法理念转变传统保证文化桎梏第40-41页
  (二) 借鉴德国模式构建夫妻之间保证判定标准第41-42页
  (三) 借力案例指导制度推进案例类型司法适用第42-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及其主体性建构--“回应型法”的启示与实践
下一篇: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兼与我国股权善意取得制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