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中国网络公民社会的监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4-16页
2 公民社会及网络公民社会的内涵第16-24页
   ·公民社会的内涵第16-20页
     ·公民社会的概念第16-17页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公共领域的特点及构成要素第19-20页
   ·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第20-24页
     ·网络公民社会的概念第20页
     ·网络公共领域的特性第20-22页
     ·网络公民社会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2-24页
3 网络公民社会的形成价值及建设性作用第24-33页
   ·网络对于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价值分析第24-27页
     ·网络对社团组织和成员的自主性的促进第25页
     ·网络的虚拟性实现了社会活动的新形式第25-26页
     ·网络的互动性开拓了公共领域的新空间第26-27页
   ·网络公民社会对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第27-33页
     ·网络公民社会的社会参与作用第28页
     ·网络公民社会的民意表达作用第28-29页
     ·网络公民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第29-31页
     ·网络公民社会推动官民良性互动的作用第31-33页
4 网络公民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第33-41页
   ·制约网络公民社会发展的因素第33-37页
     ·由数字鸿沟所导致的网络公民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第33-35页
     ·中国网络公民社会所出现的非理性情绪第35-36页
     ·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发展的失序化第36-37页
   ·网络公民社会发展局限性的原因分析第37-41页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第37-38页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暴露出的人性弱点第38-39页
     ·开放性的互联网对于法律和道德提出新要求第39-41页
5 引导网络公民社会良性发展的监管对策第41-53页
   ·对网络公民社会实施监管的价值诉求第41-43页
     ·维护并认可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第41-42页
     ·建立稳定的网络心理预期和制度安排第42-43页
   ·国外网络监管工作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43-45页
     ·新加坡:严格立法、多管齐下、国家安全放首位第43页
     ·韩国:网络黑名单制和网络实名制的联手使用第43-44页
     ·英国:体现分级、检举和责任的《R3安全网络协议》第44页
     ·德国:反恐法案和禁止访问非法内容的网页第44-45页
     ·法国:重视网络知识产权以及未成年人的保护第45页
   ·引导我国网络公民社会良性发展的监管对策第45-53页
     ·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监督第45-46页
     ·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公民社会的主体性第46-47页
     ·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渐推行落实网络实名制第47-50页
     ·严格限制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第50-51页
     ·建立网络公民社会的信息反应机制,完善网络监管制度第51-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市政府机关行政效率问题研究
下一篇:节约型政府建设视野下我国公车改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