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时信息自动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图表目录 | 第12-17页 |
| 1 引言 | 第17-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内容安排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 2 守时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 ·守时系统简介 | 第20页 |
| ·稳定度 | 第20-23页 |
| ·原子钟的噪声模型 | 第20-22页 |
| ·Allan 方差 | 第22-23页 |
| ·Hadmard 方差 | 第23页 |
| ·原子时算法 | 第23-29页 |
| ·原子时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4页 |
| ·ALGOS 算法(BIPM) | 第24-26页 |
| ·AT1 算法(NIST) | 第26页 |
| ·Kalman 时间尺度算法 | 第26-27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27-29页 |
| ·不同原子时算法比较 | 第29页 |
| ·类 ALGOS 算法 | 第29-32页 |
| 3 原子钟比对数据预处理方法 | 第32-41页 |
| ·数据完好性监测及规范化处理 | 第32-33页 |
| ·数据奇异点检测修正算法分析研究 | 第33-37页 |
| ·3σ准则 | 第33-34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34页 |
| ·最大阈值法 | 第34-35页 |
| ·最小二乘结合 3σ法 | 第35-37页 |
| ·数据降噪算法分析研究 | 第37-41页 |
| ·Kalman 滤波 | 第37-38页 |
| ·Vondrak 平滑 | 第38-41页 |
| 4 守时信息自动分析软件设计 | 第41-55页 |
| ·总体设计 | 第41-43页 |
| ·奇异点检测分析软件 | 第43-45页 |
| ·总设计流程 | 第43-44页 |
| ·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 ·数据降噪分析软件 | 第45-47页 |
| ·总设计流程 | 第45-46页 |
| ·模块设计 | 第46-47页 |
| ·钟组配置优化软件 | 第47-50页 |
| ·总设计流程 | 第47-49页 |
| ·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 ·钟性能实时监测软件 | 第50-55页 |
| ·总设计流程 | 第51-53页 |
| ·模块设计 | 第53-55页 |
| 5 守时信息自动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74页 |
| ·奇异点检测分析软件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同种算法不同参数的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不同算法奇异点检测修正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数据降噪分析软件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同种算法不同参数的结果分析 | 第59页 |
| ·不同平滑算法降噪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钟组配置优化软件结果分析 | 第60-70页 |
| ·钟组配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60-64页 |
| ·数据处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时间尺度算法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65-70页 |
| ·钟性能实时监测软件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 ·实时归算原子时 | 第70-71页 |
| ·实时预报原子时 | 第71页 |
| ·与传统方法比对分析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总结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