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苜蓿耐虫性评价与秋眠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6页
目录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1 植物耐害性第12-23页
   ·植物耐虫性的定义第12-13页
   ·植物耐虫性的测定方法第13-15页
   ·植物耐虫性的机理第15-18页
   ·植物耐虫性的发生范围第18-19页
   ·植物耐虫性的影响因子第19-20页
   ·植物耐虫性在 IPM 中的应用第20-21页
   ·苜蓿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2 苜蓿秋眠性的研究概况第23-31页
   ·苜蓿秋眠性的定义第24页
   ·苜蓿秋眠性的测定方法第24-27页
   ·苜蓿秋眠性的发生机制第27-28页
   ·苜蓿秋眠性的应用第28-30页
   ·我国苜蓿秋眠性的研究现状第30-31页
 3 苜蓿耐虫性与秋眠性的关系第31页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兰州地区苜蓿秋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第32-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试验地第32-33页
   ·供试品种第33页
   ·田间试验设计及种植管理第33-34页
   ·数据处理第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不同时间刈割处理苜蓿品种间再生高度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兰州地区评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第34-35页
   ·未知秋眠级苜蓿品种秋眠级的确定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9页
第三章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耐虫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第39-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供试品种第39-40页
   ·试验地概况第40页
   ·试验方法第40-41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美国标准秋眠级苜蓿品种大田株高生长动态的观测及其耐虫性的评价时期第41-44页
   ·温室内美国标准秋眠级苜蓿品种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动态观察及其耐虫性评价条件第44-4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对蓟马抗性的研究第49-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试验地概况第49页
   ·供试品种第49页
   ·试验方法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间抗蓟马的差异第50-51页
   ·受害指数与苜蓿的秋眠级的关系第51页
   ·受害指数与虫口密度的关系第51-52页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受虫害后株高的变化第52页
   ·夏季再生高度与苜蓿秋眠级的关系第52-53页
   ·株高减少率与秋眠级的关系第5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5-57页
 1 结论第55页
 2 讨论第55-56页
 3 创新点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导师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磷组分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覆膜及灌溉条件下玉米农田的碳足迹量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