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县某煤矿矿井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煤矿职业病防护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现状 | 第11页 |
| ·设计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泸西县某煤矿矿井基本情况 | 第13-22页 |
| ·自然概况 | 第13-14页 |
|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13页 |
| ·井田井界 | 第13页 |
| ·煤田开发情况 | 第13-14页 |
| ·资源条件 | 第14页 |
| ·煤层及煤质 | 第14页 |
|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 第14页 |
| ·矿井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 第14页 |
| ·矿井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 ·煤矿现状 | 第14-15页 |
| ·煤矿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 第15页 |
| ·矿井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 第15页 |
| ·开拓、开采 | 第15-17页 |
| ·矿井工业场地位置及开拓系统 | 第15页 |
| ·水平标高及采区划分 | 第15-16页 |
|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 | 第16页 |
| ·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施工方法 | 第16页 |
| ·井下运输 | 第16页 |
| ·井下排水系统 | 第16-17页 |
| ·矿井瓦斯抽采系统 | 第17页 |
| ·矿井通风 | 第17页 |
| ·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 第17页 |
| ·生产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 | 第17-21页 |
|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矿井辅助设施 | 第17-18页 |
| ·行政生活福利设施 | 第18页 |
| ·给水排水系统 | 第18-20页 |
| ·供热与制冷. | 第20页 |
| ·供电和通信. | 第20-21页 |
| ·总平面布置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 第22-38页 |
|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 | 第22-32页 |
|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 | 第22-31页 |
|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名称、存在的形态。 | 第31-32页 |
| ·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 | 第32页 |
| ·矿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与类比 | 第32-37页 |
| ·生产性粉尘危害类比分级 | 第33-34页 |
| ·毒物危害类比分级 | 第34-36页 |
| ·噪声危害类比分级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 第38-58页 |
| ·选址、总平面布置 | 第38-41页 |
| ·场地选址 | 第38-41页 |
| ·竖向布置 | 第41页 |
|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 | 第41-42页 |
| ·地面生产工艺和井下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 第41-42页 |
| ·同一建筑内产生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 | 第42页 |
| ·设备布置 | 第42页 |
| ·职业病防护设施 | 第42-56页 |
| ·粉尘防护设施及设备 | 第42-48页 |
| ·煤层注水 | 第48页 |
| ·噪声及振动防护措施及设备 | 第48-51页 |
| ·有害有毒气体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防治 | 第51-53页 |
| ·采光、照明 | 第53-55页 |
| ·警示标识设置 | 第55-56页 |
| ·预期效果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辅助用室及卫生设施 | 第58-61页 |
| ·矿井井口急救站 | 第58页 |
| ·急救机构及人员设置 | 第58页 |
| ·急救培训 | 第58页 |
| ·配套设施 | 第58页 |
| ·卫生用室 | 第58-59页 |
| ·浴室更衣室面积及设施计算 | 第58-59页 |
| ·更衣柜个数计算 | 第59页 |
| ·洗衣房设置 | 第59页 |
| ·生活用室及设施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 ·论文结论 | 第61页 |
| ·创新点 | 第61页 |
|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