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视角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张艺谋“印象”系列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二、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对张艺谋“印象”系列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四、 市场化条件下的审美精神 | 第14-15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印象”系列中审美资源的再现与表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自然山水审美资源的再现 | 第17-21页 |
一、 自然山水成为演出不可或缺的载体和角色 | 第17-19页 |
二、 自然崇拜的再现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独特民俗的表现 | 第21-25页 |
一、 刘三姐文化 | 第21-23页 |
二、 原生态文化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天人合一审美精神的表现 | 第25-29页 |
一、 天人合一审美精神的文化内涵 | 第26-27页 |
二、 天人合一审美理念的生命情致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特色研究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张艺谋电影艺术写意手法的运用 | 第29-31页 |
一、 色彩写意 | 第29-30页 |
二、 音乐写意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生活与情感空间的诗意雕琢 | 第31-34页 |
一、 回归感性 | 第31-33页 |
二、 审美向日常生活流程致敬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艺术展演的舞台化、娱乐化 | 第34-37页 |
一、 舞台化 | 第34-35页 |
二、 娱乐化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文本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一节 找回历史感——弥合人性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审美反思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印象”系列对于受众审美能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一、 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的碎片化展示 | 第41-42页 |
二、 受众审美能力的弱化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 第43-47页 |
一、 科技与审美 | 第43-44页 |
二、 市场与艺术 | 第44-45页 |
三、 同质与差异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