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碳材料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9-11页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第9-10页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第10-11页
   ·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第11-13页
     ·化学沉淀法第11页
     ·化学混凝法第11-12页
     ·离子交换法第12页
     ·电化学法第12页
     ·膜分离法第12页
     ·吸附法第12-13页
   ·吸附法治理重金属废水第13-14页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第13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吸附第13-14页
     ·金属氧化物第14页
     ·其他低成本吸附材料第14页
   ·纳米材料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第14-20页
     ·四氧化三铁及其复合物第15-17页
     ·双层金属氢氧化物及其复合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第17-18页
     ·石墨烯及其复合物(Graphene oxide, GO)第18-19页
     ·碳球及其复合物(Carbon nanospheres, CNs)第19-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PEI 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对 Cu(II)的吸附第21-38页
   ·实验部分第21-26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1-23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3页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PEI‐Fe_3O_4/GO)的制备第23页
     ·吸附实验方法第23-25页
     ·实验表征方法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6页
     ·吸附剂(PEI‐Fe_3O_4/GO)的表征第26-28页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第28-29页
     ·Cu(II)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吸附热力学研究第29-32页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2-35页
     ·脱附和重复利用第35页
     ·吸附机理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碳球负载四氧化三铁对 Cr(VI)、Cd(II)、Cu(II)的吸附第38-52页
   ·实验部分第38-41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8-39页
     ·碳球的制备第39页
     ·碳球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CNs)的制备第39页
     ·吸附实验方法第39-40页
     ·实验表征方法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吸附剂(Fe_3O_4/CNs)的表征第41-43页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第43-44页
     ·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吸附热力学研究第44-47页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7-50页
     ·吸附机理第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碳球负载 Mg-Al 双层氢氧化物对 Cr(VI)、Cd(II)、Cu(II)的吸附第52-64页
   ·实验部分第52-54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2-53页
     ·碳球的制备第53页
     ·Mg‐Al 双层氢氧化物(LDH)的制备第53页
     ·碳球负载 Mg‐Al 双层氢氧化物(LDH/CNs)的制备第53页
     ·吸附实验方法第53-54页
     ·实验表征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 LDH/CNs 的分析第54-55页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第55-56页
     ·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吸附热力学研究第56-59页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9-62页
     ·吸附机理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卤阻燃室温硫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燃烧性能研究
下一篇:D-(-)-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合成工艺研究